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分享会举行
2024年06月21日 11: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1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1日从四川大学获悉,四川大学出版社近日举行了“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分享暨第二辑出版启动会。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分享会近日举行。(四川大学供图)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分享会近日举行。(四川大学供图)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总主编、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洪涛,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教授石嵩,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冯欣,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张叉,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卢婕,四川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宏辉、原总编辑邱小平等参加活动。

  四川大学出版社总编张宏辉介绍,该丛书自第二辑起将组建包括国内外多个知名专家(院士)在内的丛书学术委员会,探索与相关专业平台及机构的合作共建模式,全新升级丛书装帧工作,逐步实现品牌化营运。

  “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总主编、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通过视频就世界文明的互鉴交流与本丛书的出版发表了主题演说。曹顺庆教授指出,长期以来,西方编撰的文明史和相关论著,很少讲到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互相学习的史实。事实上,东方文明是西方文明古老之源,作为西方文明之开端的古希腊文明便是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产生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因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而兴起,甚至直到现代以来,西方文化也在不断洞鉴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有益元素。可见,文明互鉴才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创新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专家代表刘洪涛教授、石嵩教授、冯欣老师,以及丛书第二辑作者代表张叉教授、第一辑作者代表卢婕副教授受邀登台,分享他们对文明互鉴交流以及文明史重构与书写的思考与认识,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就“文明互鉴与重写文明史的内在关系”“如何在互鉴的视域下重写文明史”“如何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关系”“中国出版如何在文明互鉴方面大有作为”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谈,同时畅谈了各自作品的写作体会。四川大学出版社张宏辉总编作为丛书策划人主持了这场对谈。

  据了解,“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系四川省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四川省出版专项资助项目,依托四川大学“双一流”重点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和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以四川大学2035创新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项目为支撑,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担任总主编,以跨文明对话研究范式为主体,着力持续汇聚国内外知名学者最新成果,致力打造成较为系统地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视角研究世界文明互鉴交流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丛书。

  目前,该丛书第一辑15种已全部出版,其中的《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已被施普林格出版集团选中,开始启动英文版的翻译出版。同时,第二辑10余种已经基本完成策划组稿工作,将于2025年底前陆续完成出版。(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