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根植传统 《腹有诗书》以创新力解构经典
2024年09月03日 13:4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日电 (记者 何浠)记者9月3日从四川卫视获悉,大型文化思想融合传播项目《腹有诗书》近日正式完播。该节目以“思想的力量”“思想的时代”“诵读中国”三大篇章,广邀社会公众共赴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度叠加实践力度与情感温度。

节目宣传图。四川卫视供图
节目宣传图。四川卫视供图

  追本溯源,亦借古开今;八集《腹有诗书·思想的时代》分享对话片以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为基准点,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4期首席专家王巍,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四位专家的引领下,进行多个视角的思想分享与文化解读,巧妙串联起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链、思想之轴。

  大屏小屏联动,破壁融合传播,“金句”频出,亲和力十足,《腹有诗书·思想的时代》叙述严谨且守正创新,在准确、及时、贴近上下功夫,以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高效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维度和丰富内涵,让主流话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寻常百姓视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腹有诗书·思想的力量》微视频系列则是以小见大,广泛真实地展现普通人的生活与事业,通过他们的经典分享见证思想光芒无处不在,成为推动人们丰富内心、提升自我的强大精神力量,5个月的传播周期、100人的诚挚分享让更多受众感同身受,让文化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节目录制现场。四川卫视供图
节目录制现场。四川卫视供图

  融入中国智慧、注重诗性表达,《腹有诗书》节目从三大维度深掘华夏文脉底蕴,构建起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八期主题,八个角度,《腹有诗书·思想的时代》洞察中华民族传承不辍的文化基因,提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以及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腹有诗书·思想的力量》将个体命运与宏大叙事融为一体,以百位不同领域的鲜活人物事例,尽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与强大感染力。多种身份带来多元视角,分享人生也分享经典,“众口”说出感悟与心声,让思想与践行相互印证,“闪耀”出思想共振的光芒。

  据悉,八期《思想的时代》直播收看总人次超90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新电影亮相前夕,文化探访人陈菁菁探班漫画家林超,挖掘其作品的震撼情节;喜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国风美少年刘宇化身安徽宣城文旅推广大使,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深情守护高原“神鸟”黑颈鹤十七载的若尔盖湿地巡护员索郎夺尔基在水鸟翩翩处,望云卷云舒,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中国国家话剧院首开“第二现场”,六城同赏《苏堤春晓》,万千观众在数字技术与戏剧艺术深度融合中感受思想的力量……截至8月28日,104条《思想的力量》系列视频形成矩阵,多平台发布超600条次,总播放量数百万。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长尾效应愈发显著,全网触达超1亿人次,回看率、讨论度持续走高。

  据了解,节目播出后还将广邀四川高校青年学子,9月推出《腹有诗书·诵读中国》鼓励正在创造着、感受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生力量诵读经典、传承文化、开创未来,进一步承担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