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眉山蟆颐山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方式
2024年11月14日 21:0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 (严婷婷)11月14日,眉山市东坡区的蟆颐山玻璃江营地内,一群游客正围炉煮茶、品尝地道农家风味。因背靠蟆颐道观,面朝岷江,吸引了不少市民或游客前往露营、烧烤、煮茶。

眉山东坡区蟆颐观。刘忠俊 摄

  蟆颐山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境内,因山形如蛤蟆而得名。蟆颐山莽莽林海中有一座千年古观——蟆颐观,观内古木参天,苏轼、陆游、范成大、冯梦龙等文人争相歌咏。苏辙在《踏青诗·序》中描述:“眉之东门十数里,有山曰蟆颐,山上有亭榭松竹,下临大江。”苏轼有《和子由踏青》,诗云:“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而据《眉山县志》记载:“蟆颐山,治东八里,以滨玻璃江(岷江),林峦特秀,如虾蟆状,故名。”

蟆颐观内上百年的桢楠树。刘忠俊 摄

  驾车过岷江来到蟆颐山下,沿石阶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山门。走进蟆颐观,只见殿堂楼阁,厢房亭榭皆有唐风宋韵,更兼观内松竹掩映,幽雅清静,风景优美。“刚从蟆颐山山顶下来,正好与朋友一起坐在岷江边看看江景、聊聊天。”来自成都的游客陈先生称。

  近年来,像陈先生一样,先徒步,再到玻璃江营地休憩的游客越来越多。这得益于蟆颐山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蟆颐山景区还与研学机构携手合作,提供定制化研学服务,让游客在游览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并推出“东坡文化”深度体验游,让游客在观重瞳观、老人泉等景点时,还能了解“东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蟆颐山玻璃江营地。东坡融媒供图

  据悉,眉山市东坡区依托蟆颐山及岷江沿岸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建设“滨江山水休闲、生态避暑养生、民俗及三苏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景区”为发展主题,蟆颐山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数量也不断攀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