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whty > 中新网四川

来北川体验!“羌年”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4年12月06日 19:4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6日电 (张延)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羌族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认可,更是对北川、汶川、茂县、理县等羌族地区长期以来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

羌年庆祝活动。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羌年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在羌语中称“日麦节”或“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和“丰收节”。1986年十月初一,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举行,自1991年开始,北川坚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开展庆祝活动,持续三至五天,已经成为北川的一大文化品牌。在此期间,羌族民众举寨团聚、祈福驱秽、庆祝丰收,通过参与节庆活动表达对日月山川和自然万物的尊重,维系着自身与祖先和乡土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归属。2009年,“羌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年庆祝活动。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北川作为羌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种羌年庆祝活动、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培养非遗传承人等多种方式,确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措施不仅让羌年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更多的游客和民众有机会了解和体验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