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日电(汤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召开。大会期间,来自成都高新区、武侯区、龙泉驿区、都江堰市、成都博物馆、成都文旅集团等单位的代表分别围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促进入境旅游加快发展、培育文旅新场景等主题进行交流发言,展现成都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与实践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文旅之路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越发宽广,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精心打造专业化园区,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已经形成“步行可达”的协作网络;落地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游戏版号获批周期缩短至最快3个月。
作为此次大会的举办地,都江堰市则以国际视野塑品牌,打造特色IP强矩阵。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同时都江堰市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做优都江堰放水节等“六大品牌节会”。
武侯区立足全市唯一以音乐为主攻方向的成都音乐文创园,聚焦音乐版权、演艺经济等重点赛道,以“音乐+赛事”“音乐+旅游”“音乐+商业”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音乐消费目的地。
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依托东安湖体育公园、梵木创艺区,培育赛演产业、发展赛演经济,一体推进文化、商贸、体育、旅游深度融合,赛演正在成为赋能城市的新赛道、激活经济的新引擎。
成都博物馆通过实施“一馆一策”改革,推动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成都博物馆通过“一馆一策”改革,实现游客倍增,外地游客占比超70%。成都文旅集团打造的夜游锦江项目,将诗词、汉服、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船产品、美学市集、巡游表演,构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水岸主题文化消费空间,成为成都夜间消费热门选择。同样火热的还有东郊记忆。数据显示,2024年,东郊记忆举办了各类活动超2500场,整体营收超30亿元。相关负责人谈道,“基于存量空间改造,呈现7大工业文旅空间,构建年轻化、时尚化、潮流化的消费生态,不断提升国际化、科技化水平,聚集音乐展演、数字文创、潮流时尚、特色宿集等20余种业态。”
大会现场,“创意”含量超高的成都文旅新业态融合发展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的注意。该展览以“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为主题,设置文创非遗、数字科技、智能户外和低空文旅四大展区,集中展示成都在低空文旅、人工智能互动装置、智能户外装备、文创产品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全面展现成都文旅产业创新实力。
在会议主题展中的多个项目备受关注——宇树科技生产的Unitree Go2机器狗不仅能提供智能导览、多语言交互等服务,还能进行人流监控、紧急疏散、危险区域预警等工作,目前在成都宽窄巷子等景区景点均有所应用;四川翔彭智航科技现场演示了无人机配送咖啡,该公司已在彭州市开通15条“云端外卖”航线,年飞行超3000架次;带上vr眼镜走进短剧《梦回丝路》,就可以沉浸式感受丝路文化,聚焦“科技+文化”融合创新的唱吧音乐集团,正计划结合成都历史名人及文化遗产打造新IP,推动文艺创作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火爆出圈的红果短剧《家里家外》也在展览中亮相。据悉,该剧是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全程采用四川方言演绎的短剧,目前全网话题量破40亿。该剧在四川多地取景拍摄,其中还有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锅盔、蛋烘糕等众多成都元素,让其关联的“川渝文化”“蜀地美食”搜索量激增300%,掀起“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新热潮。
据悉,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成都在旅游领域大放异彩,频频登上热门旅游城市榜单。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旅游业总体实力保持全国第一梯队,全年游客接待量达3.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2.66亿元。下一步,成都将继续推动文化旅游业向品质化、多元化、智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