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ylss > 中新网四川

体育冠军做客新网银行直播间:力量与温暖的交响
2024年08月08日 14:4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8日电 近期,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全球目光聚焦于这场体育盛宴。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新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与体育的跨界融合,打造Sports Talk直播节目。截至目前,新网银行跨界积极打造的Sports Talk直播节目已邀请50余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运动明星。节目讲述运动员追寻热爱、突破自我的经历,关注职业生涯与转型、体育项目现状及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等。相关节目全平台触达逾500万用户,累计收获点赞量突破150万次。

  Sports Talk直播节目以“在运动中发现更好的自己”为 Slogan(口号),旨在传递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正能量,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全民健身。新网银行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采取高清画质、多机位切换、实时互动等方式,提升直播观赏性和互动性。此外,新网银行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捕捉观众的偏好与需求,不断优化直播内容和形式。通过精心策划的内容与互动形式,Sports Talk直播节目展现了体育精神的魅力,成为连接银行与公众、体育与金融的桥梁。

新网银行。新网银行供图
新网银行。新网银行供图

  回顾过往节目,田卿、王丽萍、刘伟、钱红、宋妮娜、莫慧兰、邵婷等来自不同体育领域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及体育明星,在直播间讲述自身的奋斗历程和深刻见解,分享在体坛的成就与故事。

  他们不仅分享了职业生涯的艰辛与喜悦,更向年轻一代传达了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正如中国棒球国家队前队长孙岭峰所说:“伟大的运动员都不是天才,真正伟大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天分一般,加上后天的努力,加上无数种巧合,最终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结果。”

  湖南省安化县出生的羽毛球奥运冠军田卿,怀揣对羽毛球的热爱,从安化走向世界舞台,凭借不懈努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夺得羽毛球女双金牌。谈到青少年体育培养,田卿认为体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不光是锻炼身体,对于人格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助。”退役后,田卿选择回到湖南投身羽毛球事业,继续为培养后备力量、推动羽毛球运动发展贡献力量。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王丽萍分享了她的夺金之路和与伤病斗争的经历,强调科学训练和保持“平常心”的重要性。她回顾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难忘瞬间,认为这枚金牌是多年努力和准备的回报。王丽萍说:“运动员需经过层层选拔才能站上起跑线。”退役后,她致力于推广科学跑步,希望帮助更多人享受运动,让跑步成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七次乒乓球世界冠军得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的刘伟,在退役后积极投身体教结合,打造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集体合作与思想、心理状态的并重。这一模式在刘伟看来前景乐观,“边读书边打球,这就是体教结合。不仅能够让他们有比较好的竞技状态,又能够有蓬勃的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泳坛名将钱红以其卓越的游泳天赋,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得女子100米蝶泳金牌。退役后,钱红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减溺形象大使,致力于游泳运动的推广。钱红在直播间中表示:“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游泳,掌握了游泳技能,遇到危险就可以救命。”这也是她普及游泳运动的初衷。

  作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冠军队伍中关键一员的宋妮娜,在直播间与观众共同分享那段燃情岁月,讲述从默默无闻到站上世界之巅的心路历程。谈到“女排精神”,宋妮娜表示:“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对挑战的无畏勇气以及对团队精神的敬仰,这三者正是‘女排精神’核心内涵的最好诠释。”

  体操界的传奇人物莫慧兰,以独创的“莫氏空翻”震惊世界,随后在巅峰时期选择退役,开启其丰富多彩的跨界人生。作为“斜杠青年”的典范,她涉足新闻、赛车、高尔夫等多个领域,但始终未离体育核心。莫慧兰表示:“体育教会了我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勇于尝试与磨练身心合一,希望更多人参与体育,体验多样人生。”

  中国女篮前队长邵婷在直播间分享了作为大学生转职业运动员并兼顾学业与篮球的成功经验。邵婷强调:“心无旁骛、时间管理和任务导向是平衡两者的关键。”她倡导体教结合,认为这能拓宽选材渠道,促进体育发展,尤其是儿童阶段的专业指导。邵婷也鼓励退役运动员参与基层培养,反对功利主义,强调热爱与习惯的重要性。

  近两年,大运会、汤尤杯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在四川成功举办,不仅点燃了运动健儿的梦想之火,也让四川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随着2025年成都迎来世界运动会,又一国际体育赛事的落地将会再次推动四川省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新网银行将利用线上化渠道、社交化活动增强用户参与感与品牌粘性,传播正能量体育精神。

  据悉,与此同时,新网银行也将积极探索金融与体育跨界新路径、新模式。通过搭建多方参与的数字化平台,汇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助力激发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关注与参与热情,也用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使命。(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