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首页 > ylss > 中新网四川

松潘县举办2025第六届黄龙极限耐力赛
2025年07月08日 10:0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8日电 7月6日,2025第六届黄龙极限耐力赛在松潘县举行。本届赛事延续经典双日赛制,经过两日的激烈角逐,所有组别冠军荣耀加冕,2000余名来自全球的选手共同见证了这场在“人间仙境”与“千年古城”上演的极限盛宴。

  第一比赛日:高原入门经典与历史古道探秘

比赛现场。松潘县委宣传部 供图

  7月5日,梦回松州MHSZ15KM与茶马古道CMGD30KM组别率先展开角逐。

  上午7时,茶马古道CMGD30KM第一组鸣枪开赛,拉开Outopia2025第六届黄龙极限耐力赛比赛序幕。

  7:55分赛事开幕式暨茶马古道CMGD30KM第二组起跑仪式在主会场进行。中共松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付翠,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纪委书记卓玛,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秘书长秦卓然,Outopia线下销售负责人邵怿峰,成都深行户外运动有限公司总经理饶瑾出席开幕式,并为比赛鸣枪。

  8时整,茶马古道CMGD30KM第二组正式鸣枪起跑。

  全新设计的茶马古道CMGD30公里赛道,堪称一条镶嵌在黄龙壮丽背景中的特色高原越野路线。它巧妙串联起松州古城厚重的历史城墙、塔坪山见证峥嵘岁月的红军遗址、黄龙景区边缘辽阔的高山草甸及充满藏族风情的古朴村落。

  跑者在疾驰与攀登间,不仅能俯瞰千年松州古城的沧桑全貌,更能远眺黄龙地标——巍峨圣洁的雪宝鼎雪山,感受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磅礴气场。赛道设计科学合理,爬升难度适中,关门时间充裕,确保选手在挑战体能极限的同时,得以深度沉浸于川西高原、黄龙腹地及其周边纯净而震撼的自然画卷与人文景观之中。

  9时整,梦回松州MHSZ15KM组别鸣枪起跑。

  这条被定位为高原越野“入门经典”的路线,这条路线以俯瞰千年松州古城为鲜明特色,将黄龙远山风光作为宏大背景。适中的难度让参与者轻松享受奔跑乐趣,充分领略川西北高原(黄龙区域)的震撼美景,尽享山野间的自由气息。

  经过激烈的比拼,阿坝本土选手更让亚巴率先回到终点,以02:57:31的成绩撞线加冕茶马古道CMGD30KM冠军。而来自绵阳的赵芬则凭04:16:59的成绩摘得该组别女子桂冠。

  而梦回松州MHSZ15KM男女冠军则分别归属阿坝选手齐凌峻与来自江苏的刘平,成绩分别是01:17:43、01:46:16。

  第二比赛日:勇闯秘境之巅与雪山经典

比赛现场。松潘县委宣传部 供图

  7月6日,赛事进入高潮,更具挑战性的长距离组别登场。凌晨3时,秘境探索MJTS70KM组别在松州民族广场准时起跑。200多名选手头灯闪烁,如流动星河般踏上本次赛事最漫长、最具探索性的征程。

  清晨7时,雪宝鼎XBD50KM组别迎着朝阳在黄龙景区游客中心鸣枪起跑。600余名选手踏上这条真正意义上的川西高原越野经典赛道。

  秘境探索MJTS70KM赛道不仅囊括了雪宝鼎50公里的精华,更将雪山、峡谷、森林、高原牧场与千年古城有机串联,构成一幅流动的山地壮阔画卷。

  历时8小时59分16秒的等待,来自贵阳的黄威率先撞线位于松潘松州广场的终点线,加冕秘境探索MJTS70KM男子冠军;而来自云南大理的张潓萍则以11小时33分33秒的优异成绩摘得该组别女子桂冠。

  雪宝鼎XBD50KM赛道将世界自然遗产黄龙景区、千年松州古城以及藏羌文化交融的高原牧场紧密相连,即使今日天气有雨,沿途壮美的风光也成为勇士们最震撼的陪跑者。

  午后12时57分许,迎来了雪宝鼎XBD50KM男子冠军的冲线时刻,同样来自贵阳的选手陆权以5小时57分09秒的成绩荣膺男子冠军。成都女将吴杰则将女子冠军收入囊中,其成绩为7小时40分34秒。

  北京时间22点09分,随着最后一名X562号选手熊妍芯与收尾工作人员安全到达终点,Outopia2025第六届黄龙极限耐力赛至此安全圆满落幕。

  打造文旅体融合典范共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其举世闻名的钙华彩池、森林峡谷、雪山瀑布构成的人间仙境,与松州古城这座茶马古道上的千年边陲重镇,形成了大自然鬼斧神工与人类文明史诗的完美结合。它们紧密相依又各具风韵,共同为黄龙极限耐力赛构筑了一个既古老厚重又充满活力,既宁静深邃又动感激荡的世界级赛事舞台。

  本届赛事的成功举办,是黄龙景区及松潘县深化“文旅融合”、创新实践“体育+赛事”模式的生动典范。赛事的巨大影响力有效推动了“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潮,吸引全球户外爱好者汇聚松潘,显著拉动了旅游全产业链消费。

  通过高水平体育赛事的窗口,黄龙世界级的自然遗产与松州古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得以向全球展示,不仅为加速“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能,更通过专业化赛道设计、完善的服务保障与沉浸式文化体验,系统性推进当地“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进程,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