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8日电(邹立杨 陈美旭)1996年,家住泸州市古蔺县皇华镇的余洪年仅16岁,怀揣着从邻居家里借来的20元钱,便独自奔赴外地,开始打工生涯。20多年在外拼搏,他吃尽了苦头,也让他视野变得开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积累了丰厚的资金和广阔的人脉资源。
“每次回家,面对基础条件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的乡村,看到淳朴致富乏路的乡亲、杂草丛生的撂荒土地,作为农民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2016年,收到家乡政府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邀请,我便萌生了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发展的念头。我在外面打拼的这些年,虽然算不上有多成功,但也见识过一些东西,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如果能将这些带回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余洪说。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了解到古蔺县正在号召大力发展“丫叉猪、甜橙、猕猴桃、肉牛”四大产业,由于老家黑竹村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种植猕猴桃,他就试种了50多亩猕猴桃,精心管理,并到浦江、都江堰、雅安、陕西等地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规模化种植猕猴桃的思路。
2017年12月,余洪作为乡贤人士,他不仅成立了四川省万众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且组建了“古蔺县皇华镇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被当地党委政府任命为特聘村主任。在皇华镇黑竹村八组规划并实施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园区总体规划1500亩,预计产量2400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完成100亩的种植示范区;第二期完成700亩的核心区;第三期完成2000亩的辐射带动区,总投资约3600万元,目前该园区已建成1200亩,2019年部分试挂果,今年投产300亩,产值40余万元。
余洪的产业建起来了,乡亲们也获得了实惠。83户农户通过土地入股专合社,前5年享受土地租金200元/亩/年,从第6年开始,土地租金每年递增50元/亩,并享受园区净利润的20%;园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0余个,授粉、采摘等旺季可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80多个,解决贫困户稳定就业30人,每年发放工资140余万元;9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园集体经济分红稳定脱贫;2018年,猕猴桃园区覆盖生产便道,黑竹村8组的农户均获便利。

2019年,有想法的余洪搞起了种养一体。看到西南地区灰鹅养殖的空白,他又在黑竹村五组养起了灰鹅,前期引种1100只,今年年初孵化出了1400只小灰鹅,目前存栏2000只左右,价值14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使得87户村民受益,其中贫困户14户58人。
未来,余洪将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周边发展种植猕猴桃5000亩、规模养殖场1-2个、生态农庄1-2个、配套垂钓中心、文化广场等,把黑竹村建成“农旅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灰鹅养殖净利润的2%-5%用于支持村里贫困户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
从16岁到37岁,再到40岁,从1996年到2017年,再到2020年,20年的在外打拼,3年多的返乡创业,看着越来越好的家乡和乡民脸上日渐增多的笑容,朴实的余洪感到无比满足。
年少时背井离乡,外出打拼,谋生学技;成功后不忘故土,返乡创业,回报桑梓,引领黑竹村的父老乡亲们共同拼搏、共同致富,这就是余洪,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一直在用无声的行动、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为皇华镇的乡村建设撑起一片蓝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