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5日电 (刘刚 吴丹 王金贵)“以前一周回家一、两次,平时基本上住在乡上,工作要方便很多。”尽管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份荣誉,但雅安市石棉县蟹螺藏族乡副乡长、大湾村“第一书记”吴娉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多大变化。近日,吴娉在办公室处理了近一个小时的工作,便开始挨个儿给大湾村的杨强、王心华、李福军三个年轻人打电话。
上任履职中 亲如一家人

“心焦得很,春节过完了,他们还没有外出务工,其中两人还是脱贫户,这样下去可不行。”吴娉说,在大湾村当了近三年的“第一书记”,村里的事时刻都要放在心上。
“吴书记新年好呀!听说你去北京了,我们专门守着电视等着看你,大家都为你高兴。”路过大湾村3组时,村民赵福生笑呵呵地向吴娉表示祝贺。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1981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吴娉也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大湾村曾是省定贫困村,位于蟹螺藏族乡东北部,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49.1%,是典型的传统农耕村落。由于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文化程度低等原因,一直阻碍着该村的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大湾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了改善,该村于2016年实现村退出目标。
“吴书记说到做到,给我们承诺的事情,都会想办法解决。特别是2018年6月,我们村解放沟(小地名)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时,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个女娃身上能有这么大的能量。”村民赵福生至今记得,当时吴娉组织民兵队,帮他把8头猪抬到养殖场避险的场景。
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大湾村局部多次发生泥石流和洪灾,也恰恰是这段时间,村民把这个天天穿着雨鞋忙前忙后的“第一书记”,彻底当成了“自家人”。
打下好基础 户户有产业

近日,一个上午的工作,吴娉的脚步没停下,送完招工信息,挨个叮嘱到位后,她抓紧时间又前往下一户。
在海拔1700米处的一户人家,吴娉关心着脱贫户王保全一家的养猪场修建情况。
“吴书记告诉我们,要想点办法巩固产业,这样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村民王保全介绍,2020年,通过政府免费发放结合自行购买鸡苗的方式,自家养了300余只鸡,但由于缺乏管理技术,损失了一些鸡,不赚反亏,不过这并没有打击自己的发展信心。今年,生猪市场行情看好,“第一书记”吴娉也认可,又帮助自家建起了一个占地300余平方米的养猪场。如今,不仅能靠着养殖业、种植业增加收入,连自己和老伴儿生病都能通过新农合报销一大部分。非常感谢吴书记,都是她忙前忙后帮自己跑手续和报销。
“因户施策,才能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吴书记以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困难群众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大湾村党总支书记王福华说,2016年“村摘帽”的时候,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2018年发生泥石流后,吴书记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帮村上补齐了“水电路网”等基础建设短板。全村的重建工作已于2020年基本完成,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据了解,作为石棉县财政局来到乡镇工作的干部,吴娉发挥工作优势,多方争取项目,最终将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578万元精准投入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累计整理恢复泥石流冲毁土地50余亩、机耕道6公里、文化广场667平方米,解决了全村72户190余人饮水难的问题。
同时,在吴娉的努力下,6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大湾村因此得以发展青脆李660余亩、八月瓜350余亩、高山蔬菜200余亩,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吴娉还在村里创新建立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帮助有条件的农户申报家庭农场,在村内引导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辐射带动25户脱贫户增收。
“事无巨细,皆以群众为本。”大湾村支委委员聂贵兵说,这就是群众信服吴书记的原因。现在,村民们不管大事小事都找她,核桃、青脆李上市要请她帮忙找销路,平时要办手续什么的也会找她帮忙……
“群众事无小事,在扶贫工作中,要秉持一颗真心,回应乡亲们最真切的希望。你用心帮他们办好的每一件小事,他们都会记在心里。”吴娉说,能给大山里的村民带来变化,自己苦点累点都值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