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11日电 (记者 岳依桐)各地游客在澄澈的湖边拍照,售卖蔬果的小型卡车一趟趟往返,湖边的客栈打出各类招牌吸引客人……自今年2月1日恢复对外开放后,四川泸沽湖景区正逐渐热闹起来。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的泸沽湖镇因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母系氏族人文风情而闻名,是中国知名旅游胜地。自2018年启动四川省基层统战工作示范创建后,当地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加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据悉,泸沽湖镇以“摩梭家园建设与摩梭文化保护”为中心,按照“清对象、明底数;建制度、明责任;抓成员,助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好“不忘初心、维护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的职能定位,积极做好基层统战工作示范创建。
如何更好地运用统战力量?泸沽湖镇从对统战成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统计做起。通过建立统战对象台账,泸沽湖镇全面掌握统战资源基础数据和发展状态,做到了心中有数,家底清楚,为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助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摩梭家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盐源县委统战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层统战省级示范创建是一个载体,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心工作,更加关注民生,促进泸沽湖镇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繁荣。
四川是多民族大省,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辖区总人口23912人的泸沽湖镇,世居蒙古族、纳西族、彝族、汉族、藏族、壮族等民族。
“民族团结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了和谐的‘花朵’。”泸沽湖镇副镇长杨翁机次尔介绍,随着统战工作不断深入开展,镇上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了解,为打造美丽的泸沽湖,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期间,泸沽湖镇以改善民生和推动民生工程为着力点,实施精准扶贫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基层统战优势,调动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宗教界人士、民营企业、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摩梭家园建设和摩梭文化保护过程中,泸沽湖镇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发挥优势助力相关建设和拆迁工作,共同推动和谐拆迁,使摩梭博物馆、王妃府遗址博物馆、土司府遗址博物馆、摩梭艺术馆、文化传习所规划建设进展顺利。
“我们寺庙的每个僧人在合法开展日常宗教工作之余,也积极带动泸沽湖镇的几万名信教群众,传递爱国爱教、利国利民的精神,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作出宗教界的一份贡献。”泸沽湖镇雍仲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喇高佐表示,能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是宗教界人士的荣幸,更是一种责任。

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也充分发挥知识和技术优势,助泸沽湖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党外知识分子的帮扶下,舍垮村积极探索“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成立盐源县风森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鸡、鸭、鹅8000多只,还建成500亩冬桃生产基地、1200亩玫瑰种植基地。
据介绍,泸沽湖镇还积极探索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思路,利用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进行宣传,切实将党的统战政策、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当地通过基层统战工作示范创建,普及和推广统一战线、科技、医疗服务、民族宗教等知识,共绘了同心圆,奏响了合唱曲,展现了新作为。
盐源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泸沽湖镇将巩固创建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创建取得的成效,努力营造基层统战工作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当地还将积极营造政府支持、社会尊重、部门服务、法治保障的良好创业环境,增强民营企业信心,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