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翠屏区:清明祭祀 市民文明成风
2021年04月01日 13: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日电 (吴平华 秦旭 )清明节临近,不少市民选择提前祭祀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清明节本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的日子。为了进一步做好森林放火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翠屏区结合实际,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祭扫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绿色祭扫理念,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鲜花祭祀成风尚

  扫健康码,测量体温,相关信息登记……1日,在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双龙公墓,祭扫市民手捧鲜花,自觉排队上山祭扫。

  “小花5元钱一把,菊花10元钱3支。”在前往双龙公墓路上,有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现场指挥疏导。附近销售的祭祀用品以鲜花为主,鲜花祭祀已成为一种潮流。

  王女士一家人带着鲜花前来扫墓,她说,去年因为疫情未能祭扫,今年特意提前错峰祭扫。“公墓禁止燃放鞭炮和焚烧纸钱的规定执行到位,整个园区安静肃穆,地上也干净整洁。”王女士表示,这样的祭扫更加绿色、安全、文明。

墓园庄严肃穆。秦旭 摄
墓园庄严肃穆。秦旭 摄

  绿色祭祀成主流

  “近些年,宜宾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生态祭祀,文明祭扫蔚然成风。点纸烧香的旧习俗几乎不见了。”据翠屏区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刘柯介绍,为了倡导文明祭祀,民政局引导市民采取鲜花祭扫、植树绿化、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宜宾从2018年全面实行禁燃禁放开始,我们就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免费提供寄语卡,免费提供毛巾、水桶等祭扫工具服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明祭祀引导。”

  宜宾市翠屏区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刘柯表示,按民间“清明前后10天可祭扫”的民俗,从3月23日起对双龙公墓及宇静园墓区实施“有条件的、分时段的、预约式服务”管理模式,并按照每小时400人的网上预约承载量,保证整个祭扫工作的有序开展。

  除此之外,为了有效避免人群在公共墓园扎推,有祭祀需求的市民还可以利用四川省民政厅免费向社会推出的“仁孝四川绿色祭奠平台”,通过“清明祭奠”平台,预约实地祭扫小程序选择“申请网上纪念馆”,为逝者创建纪念馆通过献花、寄语、诗歌、音乐等多种形式寄托哀思。

购买鲜花祭祀。秦旭 摄
购买鲜花祭祀。秦旭 摄

  整治结合保安全

  在城区,各农贸市场以往是冥纸冥币等迷信封建用品的集散地,为了严把批零关口,3月以来,翠屏区民政局联合了相关街道和应急管理、工商等相关部门采取逐一走访方式,对翠屏的殡葬市场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和管理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同时也发出倡议:希望大家文明祭扫,错峰、错时祭扫,过平安清明。”翠屏区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刘柯说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