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1日电 (肖开丰 顾朝辉)近日,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宝塘村的成片虾田波光粼粼,前来务工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在此捕捞小龙虾,把沉在水里的地笼慢慢提起来,轻轻抖动几下,一只只色泽鲜亮、活力十足的小龙虾就滚落到了盆里。
“今年我们的小龙虾已经大量上市了,四月中旬我们准备再进行第二次投苗,投苗之后到我们种水稻之前,我们会把塘里面所有小龙虾捕捞起来,然后种植水稻,水稻收成之后我们还会投放种虾,准备来年的育苗,这样我们稻虾轮作,一年四季都产生了收益。”中江县黄鹿镇冠顶小龙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学辉满脸喜悦。

近年来,以“稻虾共作”为主要模式养殖的精品小龙虾经济效益可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稻虾共作”模式是种植技术和养殖机制的套用,一方面小龙虾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另一方面,将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成为小龙虾的养殖饲料,龙虾和水稻的品质都得到提升,从而增加亩产效益。

中江县黄鹿镇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且水的硬度大,在饲养管理中小龙虾无需补钙也能很好地生长,温暖的气侯不仅延长了虾的生长期,而且提早了虾的上市时间,弥补了其他地区“无虾上市”的空档。近年来,中江县黄鹿镇依托自然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