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内江:“范长江流动大讲堂”走基层
2021年04月19日 16: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9日电 (兰萍)近日,在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光华社区举行的内江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上,内江市东兴区党员易正毅对内江红色历史得到了系统的学习。

  4月12日,作为内江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宣讲员,威远县委党校教师陈皓走进威远县连界镇中心学校,通过讲课与100余名师生重温内江抗美援朝英烈的英雄事迹;3月23日,在东兴区杨家镇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当地数十名党员干部职工整齐列队,认真聆听内江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中的一课——《东乡农民运动震巴蜀》……

  人民群众在哪里,“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就开到哪里。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内江精心组织,及时行动,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选动作”。

  据了解,内江红色资源具有历史长、数量多、种类多、典型多等特点,如何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使其成为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有益补充?内江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创新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决定开设以新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为品牌、以内江红色历史为主要内容的“范长江流动大讲堂”。

  “范长江是内江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身上体现出的追求革命、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等精神正是今天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种具体体现,用他的名字命名‘流动大讲堂’,不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更具有深刻的内涵。”内江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3月5日,内江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召开后,“范长江流动大讲堂”的筹建工作启动。短短半个月,由上百名宣讲员组成的14支专业宣讲队成立,他们中不仅有社科理论界学者、专家和教师,更有众多先进模范人物和基层老干部、老党员。

在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的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前,党员干部群众正在聆听“微”党课。唐明润 摄
在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的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前,党员干部群众正在聆听“微”党课。唐明润 摄

  “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名在“范长江”,讲述以范长江等为代表的内江地方党史和典型故事,目前已搜集整理完成《范长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邱少云在内江》《黎灌英三回内江》等特色课近100堂;重在“流动”,坚持受众在哪里,宣讲到哪里,把讲台从会议室、报告厅搬到乡镇、学校、社区、村社、企业、军营等;形在“讲堂”,宣讲员与群众面对面,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方式,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将党史传到群众耳中,记在群众脑中,留在群众心中。

  从3月20日开课以来,“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已授课近200场,宣讲员们深入到全市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厂学校等基层,大幅提升基层宣讲覆盖面和抵达率,不断消除基层宣讲的盲区死角,铺筑起了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

  不少参加听课的党员、群众评价,“范长江流动大讲堂”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和平易近人的宣讲方式,让大家乐于听、听了信、信了定,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内江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要求,“范长江流动大讲堂”今年在基层宣讲至少将达到3000场。

  据了解,“范长江流动大讲堂”将进一步开发“范长江精神1+3”“内江党史故事系列”等精品党课,并依托范长江纪念馆、四川石油会战史馆、罗世文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系统整理相关历史事件,深度挖掘其精神实质,打造党史党性现场教学点,进一步丰富宣讲形式、注重宣讲实效,着力将“范长江流动大讲堂”打造成内江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特色品牌。

  “进了大讲堂,就像又回到了儿时的学堂,老师轻言细语讲故事、摆道理,不知不觉中你就啥都记到了!”易正毅笑呵呵地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