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1日电 (陈凯 张浪)脸上深深的皱褶、热情的笑容,映衬着两片典型的高原红,初见藏族汉子苏吉青批,多数人都会瞬间跟他熟络起来。
今年56岁的苏吉青批,在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县城经营一家副食店。尽管店面不大,但收益不错,支撑一家7口的开销不成问题。
苏吉青批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毕竟这是他跌跌撞撞十余年创下的。
听着苏吉青批回忆艰难创业路,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眼里泛光的男人,也曾是“破罐子破摔”的人。庆幸的是,尽管现实一次次浇灭了他的“希望之火”,可他又一次次“用力点燃”。
小时候,为了补贴家用,苏吉青批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之后十余年,他走南闯北,干搬运、打零工、上工地……即便十分辛劳,可收入微薄,勉强支撑温饱。
那时候,苏吉青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份稳定工作”,最好能吃上“公家饭”。但他深知,这对只有小学学历的自己来说,几乎是痴人说梦。
机会不是没有。苏吉青批的父亲是一名老兵,按当时的政策,他家能享受一个分配工作的名额。可犹豫再三,他把让人眼馋的机会给了弟弟。
从不认怂的苏吉青批想:自己有一膀子力气,完全可以打拼出一片天地。
可是,命运似乎不愿意给他“人生出彩”的机会。20多年前,苏吉青批打工时不慎出了车祸,腰部永久性严重损伤,再也没法干重活了。
家里本不富裕,干活又不方便,雪上加霜的境遇让苏吉青批年近四十还没个媳妇。近乎绝望的苏吉青批干啥都没了劲头,开始得过且过,甚至有了酗酒倾向。
转折发生在2005年。苏吉青批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家庭的美满渐渐融化了这位康巴汉子的心。

“我一个人受累不要紧,但不能让老婆孩子也跟着过苦日子啊。”苏吉青批决定重启自己的“事业”。
生活有奔头,还得有路子。身体不好,不懂技术,缺乏经验,资金也不多,苏吉青批满脑子都是致富计划?
有人建议他去挖虫草赚钱,但苏吉青批觉得自己运气不大好,挣的钱可能还不够交“入场费”。
经过反复对比,苏吉青批决定在县城开一家烟店。选址、租房、装修、办证、进货……2006年年初,苏吉青批的副食店正式开张了。
可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苏吉青批副食店的生意并不好,挣钱不多,有时候连房租都挣不出来。后来,他四处“取经”,丰富了烟酒、副食等商品,规范陈列展示,提升店面形象,店里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
“没想到第一次创业就小有所成。”说起小店经营,苏吉青批脸上有些自豪。
如今,苏吉青批副食店已有15年“工龄”了,回头客多,利润稳定,每年销售卷烟大概能挣5万多元,加上其他商品,年收入能够达到10万元左右。
“又赶上国家好政策,孩子们上学几乎不花钱,只要好好经营小店,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对现在的生活,苏吉青批感到非常满足。他说,这也算是以另一种形式圆了自己“有份稳定工作”的梦。
进入“十四五”,苏吉青批的梦想也体现了新格局。他规划着,5到10年内把副食店做大做强,小店变大店,最终打造一系列“青批连锁店”。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少数民族人口占八成左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个体经营实现稳定就业,像苏吉青批一样靠小小烟店“华丽转身”的,全州接近1000户,户均年收益5.26万元,5000余人直接或间接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