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日电 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成都市青羊区委宣传部、成都时代出版社有限公司等承办的天府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讲座首讲“水文化与天府文化” 日前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
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岷江,江水丰饶,滚滚向前。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在此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从此,成都平原告别洪荒,“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泽被千秋,得“天府之国”美誉。直到今天,“天府”之名仍是成都重要的城市符号。
首场讲座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邦本向现场观众展示自大禹、李冰以来,天府水文化的悠久历程和辉煌成就。

彭邦本认为,都江堰既是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正在运转、持续增效的现实水利工程,使它超越了通常意义的历史遗产;都江堰所代表的天府水文化的深邃理念和科学模式,具有强烈深刻的现代性意义。
讲座中,彭邦本就都江堰的成功奥秘进行分析。他表示,自大禹、李冰以来,蜀地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水利制度。都江堰采用独特的无坝引水工程模式,符合水的自然规律,是天府水文化悠久传统精华之集大成。就地取用的建筑材料,简便易行的工程技术,天道酬勤、因地制宜的岁修制度,是都江堰两千多年来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所在。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其整体贯穿始终的道法自然、大道若水、以水为师、天人合一的深邃理念,完美顺应水流的规律,反映了先民对水的深刻认识。

流淌千年的天府水文化,也塑造了成都人“上善若水”般的性格,以及安逸悠闲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天府文化特质,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据成都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系列活动旨在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推动天府文化传播交流。以文化人、以德润城,促进实践养成,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据了解,该系列讲座还将举行五场,每场活动将邀请天府文化知名专家,包括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川、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等,从天府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当代价值、生活美学等角度,深入挖掘利用成都本土传统文化内涵,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和天府文化特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