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8日电 (刘刚 雅轩)6月8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史国史专家·《中国报道》采访团走进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当天,党史国史专家们深入了解了“4·20”芦山强烈地震从抗震救灾到灾后恢复重建、再到发展振兴的伟大历程,真切感受到当年的泪目瞬间化作如今的民族伟力。

“还是社会主义好啊!”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在参观“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时表示,芦山灾后重建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芦山发生地震受到了全国、全省的支援,这也让芦山呈现了重建步伐快、重建质量高的局面,最终实现了芦山人民全面奔向小康。
据了解,“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位于芦山县汉姜古城内,以“新路·新生活”为主题,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纪念馆集纪念、展示、宣传、教育、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设有抗震救灾厅、科学重建厅、幸福生活厅三个大厅。

“有一种力量,使山川动容;有一种精神,用生命书写。”据介绍,8年前,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瞬间的灾难,吞噬近了200名同胞的生命。8年间,芦山在抗震救灾重建的豪迈进程中,展示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胜利。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奔康——践行“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如今的芦山乃至雅州大地处处焕发生机,一种蓬勃发展的振兴力量已孕育而生。

据悉,2017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评定为“四川省党员教育培训省级示范基地”,2020年评定为“四川省科普基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