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百名博士硕士联手华西二院专家义诊 简阳市人民医院这样为群众办实事
2021年06月25日 19:2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25日电 (吴平华 杨蜀丹 马芳 )25日上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广场,虽然天空中下着小雨,一场由该院40个科室一百名博士硕士“坐镇”的大型义诊活动人头攒动,现场为市民解疑答惑,并根据病情免费发放相关药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其中“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在实处,简阳市人民医院组织100名博士硕士专家团队,携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新生儿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等专家团队,在医院门诊广场联合为群众开展了义诊活动。

授牌仪式现场。胡波 摄
授牌仪式现场。胡波 摄

  百名“大咖”坐镇

  市民“一条龙”免费就诊、拿药

  “我以前在乡镇上,还没体验过免费义诊,去年才到城区来工作,就赶上了这样的福利。”市民王玉和他的妻子专程赶来,他“第一站”便来到了皮肤科义诊窗口,经过问诊终于知道了困扰他多年的全身皮肤瘙痒应该怎么医治,他将写有注意事项的纸条仔细折好,揣进口袋,然后将另一张医生开具的处方笺拿到发药处免费领取了两盒药品。

  他的妻子则赶紧走到骨科义诊专家面前排起了队。“我这两年腰杆痛得很,站都站不得。”正赶上骨科的罗德军和黄光平两位博士都在现场,主任医师罗德军通过捶打腰部不同位置,确定疼痛部位,随后按压手指,判断她平时肩颈部也会疼痛。“太厉害了!靠捶捶、按按就知道我有哪些问题。”随后两位博士还对她痛了多年的膝关节进行联合会诊,提出了治疗方案并开具了药品。夫妻俩又陆续在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义诊窗口继续问诊,这样“一站式”的义诊活动刷新了他们对看病就医的体验,止不住的称赞这样的方式特别方便、快捷,不用多个科室满院跑还不花一分钱。

  “真是没有想到,这段时间感觉到的胸闷、气促,居然是得了冠心病,以后我一定要多多注意,感谢专家的快速判断。”今年30岁的杨女士今天原本去简阳城南菜市场买菜,路过医院路口看到有义诊活动,想起最近老觉得累,便顺路咨询下医生。本想进来顺便问问,哪知发现了自己的“大问题”。在心内科的义诊窗口,医师易登良结合杨女士的既往病史和病症表现,依据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结论,判断出杨女士冠心病的症状,并开具了价值近200元的义诊免费药品。

现场服务。胡波 摄
现场服务。胡波 摄

  上午授牌、下午义诊

  为群众办实事的速度杠杠滴

  百名博士硕士在门诊广场齐聚,与此同时,一场隆重的授牌仪式正在简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广场同时举行,该院党委书记刘益民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素霞手中接过“区域联盟医院”的牌匾,至此,两家医院将在远程医疗、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医学检验、产前诊断检测、医学影像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等方面展开深层次战略合作,提升简阳市人民医院妇女儿童诊疗技术水平,增加学科建设竞争力。

  出席授牌仪式的简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吴斌表示,在全国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区域联盟医院的授牌让简阳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顶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这是“为民办实事”的充分体现。简阳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安文认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授牌,对帮助简阳市妇幼诊疗技术水平及学科建设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通过区域联盟内专家共享、资源共享等将促进简阳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全面升级。

  “依托华西二院的医疗资源,我会积极引入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文化理念、管理流程,通过坐诊、讲座、查房、新技术的开展、手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强化简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的学科建设,将这两个学科培养成优势学科。”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助理谭欣将派驻到简阳市人民医院指导妇产科业务,她表示,希望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两家医院的互联互通,畅通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人才培养等渠道。

  刚刚接过牌匾,当天下午,一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多个学科“大咖”的义诊立马“安排”。儿科、新生儿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摆摊”集中解疑答惑,前来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

  简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益民表示,与华西第二医院的合作是医院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能力提升的又一举措,前期医院泌尿外科和骨科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起了专科联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医院还将陆续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进行合作,通过引进国内顶级医院的技术和人才,不断推动简阳市人民医院的发展,让简阳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样才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