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3日电(刘忠俊 泽仁拉姆 李俊强)近年来,甘孜州白玉县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为农牧民们铺出了一条条“致富路”和“幸福路”。
据了解,辽西乡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以前阿察镇到辽西乡的公路是一条简易的土路,冬季走过时漫天黄土飞扬,夏天到处是泥坑。在白玉县委、县政府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2683万人民币,完成了辽西乡到昌麦村、达科村、辽西村35.57公里通乡公路建设,实现了畅联内外、通村达户的农村路网体系。

走进辽西乡,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乡公路蜿蜒在山间,一幢幢红白藏房错落有致,山谷间的小山村一改贫穷落后面貌,处处彰显出现代化新农村气象。“在中央、省、州县各项惠民政策帮扶下,辽西乡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辽西乡没有公路,出行只有靠骑马,现在路修好了,去哪里都很方便,生活也越来越好。”辽西乡人安江称。
近年来,白玉县通过拓宽“乡间路”、疏通“梗阻路”等举措,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网,打通农村公路微循环,形成了畅联内外、通村达户的农村路网体系,带动产业提质升级。

每年七、八月份是盛产章子菌季节,辽西乡的章子菌因个大、味道鲜美受到很多人喜爱。“每天下午都会到村口收购章子菌,拿到甘孜县和白玉县城卖,现在交通方便了,去哪里都非常便捷。”辽西村村民罗麦扎边说边把一筐一筐章子菌放进车里。“1天能收200多斤章子菌,除去交通费,能挣200、300元人民币。”罗麦扎称。
昌麦村是白玉县辽西乡最偏远的村子,无路、无电、无水,虽离乡政府只有10多公里路,但要翻越丛林峡谷才能到达。因海拔高,牲畜很难养活,过去的昌麦也被称为“孤村”。

72岁的春更是辽西昌麦村人,看到家乡的变化老人十分激动。“以前进出村子靠骑马,从麻邛乡骑到昌麦要2天时间。那时候吃不到蔬菜,现在村口就有卖菜的,且家家户户有了摩托车,有些村民还买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好。”春更称。
交通通畅不仅会打通了一方经济动脉,更为地方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提升。“我家有3个小孩,2个在白玉城区二完小读书,一个在阿察镇读书,现在送孩子上学非常方便,孩子们也接受到好的教育。”辽西乡昌麦村白马青措称。
据悉,便利的交通让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与保障。农家乐、民宿、旅店、饭馆等如雨后春笋,成为农牧民增收新途径,移动通信、有线电视、私家车等纷纷进入普通民众家,通乡公路成为了农牧民们的“致富路”和“幸福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