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题:汶川:千年古村展新颜乡村振兴好风光
作者 唐盈 袁潇 余佳玲
盛夏时节,行走在东门寨,到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伸展,特色的羌碉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田野里,庄稼茁壮、瓜果飘香,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灞州镇联合村东门寨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眼前。

近年来,汶川县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灞州镇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联合村因地制宜,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形成四季有游客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具有羌族特色古村寨,走出一条产业强、乡村美、村民富的发展路子。
做活民宿致富好文章
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在联合村东门寨,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山势逐坡上垒,寨中巷道纵横,入目皆是干净整洁、民族特色氛围浓厚,景色怡人。三五成群的游客或在羌碉下留影,或漫步于石巷中。“感觉这里空气很好,风景很美,人也很热情,羌族文化气息非常浓郁。”来自成都的游客陈昆说。

联合村主要以浓郁的羌族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吸引游客,这里的羌族阁楼已有1000多年历史。
过去的联合村东门寨因为地处偏远,生产力落后。乡村振兴战略兴起以来,联合村东门寨探索出“旅游+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变破旧民居为精品民宿,变贫瘠荒地为观光田园,变崎岖山路为美丽宜道,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转身”。如今,联合村东门寨在保留古村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精品民宿旅游区。
“现在日子有盼头啊!村里环境变好了,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到这里来打卡,每天人来人往,村子里很热闹,我们家民宿每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联合村东门寨村民曾永红高兴地说。
据了解,东门寨现已开办农家乐18家,可容纳400余人住宿,2000余人餐饮,年收入可达到500万。在东门寨有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村民自建的农庄微田园景观也成为了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8月,寨里每家的房前房后都开满鲜花,灿烂的阳光撒在花朵上,也照耀在每一个村民幸福的笑脸上。灞州镇旅游业态正在“活”起来、“兴”起来、“潮”起来,不断满足游客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
赋能乡村振兴新力量
产业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也为村级发展注入新活力。东门寨地处国道317线,全村共有381户1133人,依托区位优势,每户家里都种植樱桃、李子等特色水果,其个大、口感佳,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口碑。同时,村民们还大力种植各类蔬菜,白菜、花椒等产业之花绽放灿烂。
近年来,东门寨将特色林果产业、休闲观光、文化康养等多种元素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让东门寨甜樱桃、脆李子的“甜蜜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形成了产业带动、文化引领、乡村旅游、辐射周边的乡村振兴大格局。
“这几年村里的水果产业不断壮大,我们增收了,生活质量也比以前更好、更幸福了!”联合村村民陈纳云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联合村共有樱桃园220亩,2021年总收入200万元。李子园有200亩,预计2021年收入40万元左右。村民们依托民宿和水果种植,很多村民家里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也越走越有底气。
全面提升乡风文明
筑牢乡村振兴新灵魂
腰包鼓了,村民富了,为了丰富文化娱乐活动,让群众获得精神上的富足,村里还建好了村委会活动中心,逐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村规民约、卫生公约、村民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因地制宜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传导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之风。

“村里有活动室、读书室、健身活动广场,为村民读书看报、娱乐健身提供了方便,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幅提升。”灞州镇联合村村干部赵丰亮介绍,为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邻里和谐,镇上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和《“五好家庭”标准》,开展“文明新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全村乡风文明建设。
每年一到农闲和寒暑假时期,村里的活动室、读书室、健身活动广场的人就明显多于平时,大家一起看书、下棋、运动、聊天。除此之外,每年村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民俗活动,唱歌跳舞、坝坝宴....。.
近年来,灞州镇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大幅提升,邻里间的关系愈加和谐,这里有淳朴的民风、邻里乡亲和谐友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