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守护列车安全 绵阳车务段列尾作业员头顶烈日安装“尾巴”
2021年08月05日 18:5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5日电 (邓文鑫)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火车,在繁忙的铁道线上飞驰而过,如此威武的“钢铁巨龙”,其实都是有“尾巴”的,正是由于这小小的“尾巴”,满载货物的列车才能安全驶向全国各地。

  8月上旬,尽管天气炎热,位于川西北地区的江油车站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每天在这里解体、编组、出发的货物列车高达上千辆。暑运期间,各类物资都在这里加紧运输,站内列车连挂声、电话声、减速的叮当声、火车的鸣笛声不绝于耳,宛如奏响了一首首华丽的交响乐。烈日下,57岁的黄利辉双手拎起两台20多斤犹如“铁提包”一样的列尾主机稳步行走在线路之间,黝黑的皮肤不断渗出汗珠,但他却大气都不喘一下。

黄利辉安装列尾主机。 黄元勋 摄
黄利辉安装列尾主机。 黄元勋 摄

  黄利辉,1980年入路,目前是江油车站的一名列尾作业员,先后干过扳道员、连结员、调车长等,他和搭班的同事主要工作是安装和撤除防护在货运列车末节车厢的“列尾装置”。列尾装置全称叫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用于列车尾部无人值守情况下,提高铁路运输安全而专用的运输安全装置,也是重要铁路行车设备之一,看似不大,但一台普通列尾装置也重达20多斤。

  只见黄利辉熟练地单手提起一台列尾主机,将主机的主锁挂上车钩提杆,放下柱销定位锁固定,接上列车主风管打开折角塞门,再用力摇一摇,确认安装稳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列车出发后,司机和每个车站的监看人员就可以靠这个“尾巴”,确认列车是否完整。

 黄利辉将列尾装置与车辆风管进行连结。 黄元勋 摄
黄利辉将列尾装置与车辆风管进行连结。 黄元勋 摄

  年纪稍长的铁路人,都知道“守车”。以前的火车都是在最“尾巴”加挂一节“黑色小面包车”,铁路人称它为“守车”,作为列车尾部标志,车上还必须要有一名运转车长执乘,负责在守车上瞭望车辆、监视列车管风压,向火车头驾驶室内的司机汇报风压、协助刹车,手持信号指挥列车安全运行。90年代末,随着铁路的发展,“列尾”开始逐渐取代需要人工作业的守车,守护在列车尾部形成更简单、更便捷的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

  每次出务,黄利辉必须按固定线路步行800多米到列车尾部去执行安装和拆除作业,有时候遇到停留列车较多时,还要穿越数条铁道线。一天下来,需要带着一两个20多斤的“铁提包”来来回回走上近20公里的路程,风吹日晒雨淋更是家常便饭。作业繁忙时,黄利辉每次休息时间甚至不足10分钟,尽管天气炎热,他必须穿着长衣长裤、带着手套,避免被温度高达60℃的车厢烫伤。

黄利辉前往列车尾部。 黄元勋 摄
黄利辉前往列车尾部。 黄元勋 摄

  “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6年了,这个工作可马虎不得,火车机车与列尾装置是一对一的关系,必须集中精力,要是安装错误的话,就会给行车安全埋下巨大隐患。”只见黄利辉安装完毕后,再次确认检查,并用记录仪进行记录。

  6年多来,黄利辉熟练掌握了列尾检测、故障处理等技术,还带出了几名徒弟,已然成为了车站列尾作业员中的业务骨干。(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