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天府旅游名县朝天 国庆假期带你解锁文旅新体验
2021年10月03日 20:3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张敏)“游养生天堂曾家山,探神奇秘境水磨沟,览地下仙宫龙门阁,访先秦栈道明月峡……这个节日,过得值!”国庆假期,新晋天府旅游名县——朝天区,以更新的面貌、更优的服务,更完善的配套、更丰富的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游玩、解锁文旅新体验。

  据统计,截至10月2日下午五点,朝天区各景区共接待游客超过12.5万人次。

  交通出行快捷方便

  “呜…呜…呜…”10月1日,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国庆假期新增的西安北至峨眉山D4107次高铁动车组列车,穿越绿意流泻的群山,停靠在西成高铁朝天站。

  “坐高铁从西安到朝天只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方便又快捷。”到站后的西安游客李峰,在旅游集散中心志愿者的引导下,短暂休息后随即坐上旅游定制服务直通车,沿七曾旅游快速通道驶向4A级旅游景区曾家山,20多分钟到达目的地后,全长约53公里的“多彩”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将把他带到想要去的任何一个景点。

国庆假期明月峡游客众多。 作者 张敏
国庆假期明月峡游客众多。 作者 张敏

  高铁路网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集散功能方便快捷,时空距离大为缩短……全面提档升级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给国庆打卡朝天的一众游客带去了全新的体验。

  据介绍,以西成高铁朝天站为核心,朝天区建立起了覆盖该区四大4A级旅游景区的“半小时交通旅游圈”:中心城区至各4A级景区通景公路均达到三级及以上道路;建成蜀栈嘉陵风景道、27公里的嘉陵绿道、5.5公里的城市休闲绿道;建成2个集散中心、开通城市观光巴士线路2条、旅游专线9条;配套建设3个公路服务区和驿站。

  同时,朝天区各大景区之间、各大景区之内,也均已实现观光车直达服务。

  智慧旅游“触”手可及

  “太方便了,一看地图就知道哪儿的菜品有特色,哪儿的民宿有乡愁,按图寻找不‘迷路’。”10月2日,绵阳游客张晓莉通过在朝天区旅游服务中心扫码打开的“朝天区智慧旅游导览图”,顺利入住布谷布谷精品民宿、并品尝到了近日登上央视的美味柴火鸡。

  在线预约预定、分时段预约游览、科学引导分流、非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朝天区以全域旅游为统揽,以智慧旅游建设为抓手,实现智慧旅游突破性发展。目前,已建成2个旅游大数据中心,开发推出了“云游朝天”智能服务小程序,设计制作了智慧旅游地图;安装了25台旅游智能查询终端机。

  智慧,让旅游更“触”手可及。在明月峡景区,汉中游客刘开明体验了一把高颜值、智慧“芯”的旅游厕所。“通过智慧服务系统,有没有空位‘一目了然’,不用再挨个敲门询问。”而厕所里配备的温湿度监测、人脸识别取纸、人体感应、智能干手、智能烟感和智能水电等服务,以及书吧、电视机、WiFi网络等设施,更是让刘开明和众多游客直感叹开了眼界!

  作为天府旅游名县“走心”服务的新标配,朝天区新改建旅游厕所75座,其中A级标准厕所42座,AAA级厕所3座,实现了旅游区车行25分钟旅游厕所全覆盖。

  旅游体验丰富多元

  “美轮美奂,非常震撼。”10月2日凌晨四点半,望远山,早起观看云海日出的游客站满了观景台。五时许,一轮红日缓缓从翻涌的云海间喷薄而出、霎时霞光万道,引得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这壮美的景象。

  走先秦古栈道、体验汉服礼仪,游汉王老街、赏梦幻灯光秀,登临望远山、观云海日出,进新村农家、感受农耕文化;宿荣乐养生谷、参加全民K歌……国庆期间,朝天区各景区景点精心策划推出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体验。

  置身汉王老街,不同点位、不同主题的灯光秀让游客流连忘返。而位于老街中心位置的麻柳刺绣体验馆,现场飞针走线的绣娘和精美的麻柳刺绣作品,同样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不愧是国家级非遗,图案精美,针法繁复,传统中蕴含创新,每一件都是艺术品。”重庆游客王琳赞叹不已。

  培育特色业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朝天区坚持农旅文康融合发展思路,建成覆盖全域的5条百里生态旅游环线、3大农业观光园区、7个生态观光园区、9个农耕体验园区;建成曾家山国际滑雪场、雪溪洞漂流、曾家山门球场等新业态20余项;培育星级农家乐、森林人家等共112家;开发珊瑚玉、麻柳刺绣等特色旅游商品167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