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8日电(江一华)“处理结果本人非常满意,工作人员业务熟练,态度非常热情。”近日,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政务服务中心,原本怒气冲冲的岳大哥高高兴兴地在“办不成事”窗口受理问题交办单上留下了自己的反馈意见。
原来,岳大哥在领取营业执照时,因为“营商通”通知的领取地址有误、领取时间表述有误,让他跑了冤枉路,一时间怨声载道。他第一时间来到该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投诉,窗口工作人员一边热情接待、安抚解释,一边及时协调业务窗口进行查询,不到半个小时岳大哥就顺利领到了营业执照,脸上转怒为喜,连声道谢。

“为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旌阳区行政审批局在政务服务大厅专门设置‘办不成事’受理窗口,进一步扩充惠企咨询窗口功能,公开受理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时遇到的‘疑难杂症’,‘对症下药’为企业群众办成事、解难事。”旌阳区纪委监委第一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杨川介绍。
据了解,为破解“放管服”改革中“痛点”“难点”,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创新政务服务举措,旌阳区落实专窗专办、健全机制跟办、延展服务优办政策,在政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受理专窗,安排专人值守,重点围绕因政策、系统、材料要件、服务态度以及咨询、受理、审批环节中的办理程序等,造成企业和群众多次跑或办不成的问题;或因为历史原因、社会发展变化等客观原因,导致“难办”的问题。专窗设有问题登记台账,收集企业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项,及时转发相关业务股室及入驻部门(窗口)核实处理或限期整改。

此外,建立健全“办不成事”窗口整改反馈机制,窗口设有专人进行受理、登记、督办、回访,针对不同类型问题分类处理。简单问题即受即办,一般问题2个工作日内整改反馈,复杂问题集中研讨,5个工作日内反馈办理进度,持续跟踪直至办结;对于权限限制“不能办”的事项,及时答复企业、群众,做好政策解释,并提供咨询渠道,减少企业群众投诉,不断提升办事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与此同时,将“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接收企业、群众反映问题、提供建议的“端口”,同步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铺设“办不成事”窗口,定期汇总窗口台账,统一梳理原因,推动相应解决方案的制定。将“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旌阳区惠企咨询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领导干部进大厅”制度,落实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机制,为企业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政务服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