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什邡:“三引三同”打造乡村治理“龙泉样板”
2021年11月30日 15:2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30日电 (冉宏伟 张世浩)作为远离城区的沿山村落,什邡市湔氐镇龙泉村近几年可谓名声在外。该村探索形成的“三引三同”治理模式,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四川省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德阳市环境优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为后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党员引领带头 同建和谐新村

美丽的龙泉村。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的龙泉村。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几日,龙泉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刘永贵正收集整理票据、核算补助金额、通知漏报村民,忙得不可开交。“大病统筹基金是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儿,作为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既是发起人之一,又是主要负责人员,半点也马虎不得。”刘永贵说。

  刘永贵口中的大病统筹基金,就是龙泉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成立的“同舟共济”互助会为载体,带领全村群众探索推行的大病互助帮扶惠民措施。

  据刘永贵介绍,大病统筹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党员、村组干部带头捐款1万余元,二是村集体经济每年划拨1万元,三是发动群众每人每年捐款10元。该基金正式成立后,首批共筹集到3万元。在基金发放监管上,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票据初审,在最终核实后公示发放名单,每年末公布总体补助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此外,龙泉村还充分利用党建引领妇建和团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服务队”等公益组织,开展巾帼建功美丽家园行动、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众性宣讲培训、夜间巡逻守夜等相关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村民。

  引领村民自治 同创文明乡风

美丽的龙泉村。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的龙泉村。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将家中物件摆放得井然有序,把家具电器擦拭如新,厨房和厕所打扫得明亮干净,这是龙泉村10组村民罗志华每日的“必修课”。“只要我长期坚持,流动红旗早晚都得挂到我家门口。”罗志华信心满满地说。

  罗志华期盼的“流动红旗”,就是被评选上龙泉村“卫生标兵户”后悬挂的荣誉标志。为充分引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龙泉村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

  据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刚华介绍,每月从每个村民小组中评选出两户“卫生标兵户”公示表彰,发放流动红旗,并奖励生活用品。

  此外,龙泉村每年开展“礼孝人家”评比表彰活动,打造礼孝陈列室,对评选出的“好父亲、好母亲、好媳妇、好儿子、好女儿”,除颁发奖金外,还在陈列室悬挂事迹海报,以户户好家风汇聚出浓厚的文明新风。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龙泉村干部群众集体讨论制定了24条村规民,倡导党员干部和村民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以及违反村规民约将如何处理。

  龙泉村还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引导移风易俗、关爱特殊群众等工作,弘扬时代新风。同时,村部的“村民议事会”也是龙泉村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村里大事小事到“村民议事会”上敞开说、明白说、痛快说,集体讨论决定。

  引领集体经济 村民同享红利

  培育和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当头炮”。龙泉村因地制宜探索出“1+2+5”发展模式,即以龙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核心,村集体公司和专业协会为载体,旅游发展、盘活资源、协会服务、土地入股、夜市商贸为渠道。

  2019年,龙泉村成立了龙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专门作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组织。合作社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家底”,将沿山旅游优势、夜市商贸、土地等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利资源。

  摸清家底后,龙泉村成立了什邡市纸厂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沿山整体打造了达3公里的樱花长廊,形成了400余亩生态农业产业园,并配套建设体育公园、儿童乐园等共用设施。

  借此契机,龙泉村连续举办4届“樱花节”,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每年带动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并通过举办“龙泉夜市”“龙泉啤酒节”吸引外地商家到村设置摊点,收取管理费和宣传费用,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在盘活闲置资源上,龙泉村将合村并组后的闲置村部出租,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同时,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吸引第三方公司入驻收取土地租金及管理费用,每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此外,龙泉村还充分发挥中国黄背木耳之乡和猕猴桃种植基地两块金字招牌作用,借助什邡市食用菌协会力量,与销售公司和收购大户合作,既能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又能收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用,每年实现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

  如今,广开源头的龙泉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而对于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则主要用于村里公共设施的更换和维修、“卫生标兵户”和“礼孝人家”的奖励、补充大病统筹基金、困难群众帮扶等方面,让村民最大程度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据了解,对于龙泉村探索形成的可借鉴、易推广的发展经验,什邡市将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大力推广利用,将“龙泉个例”变为“什邡普遍”。(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