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日电(起钰婷)近日,第二届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专题培训讲座周圆满落幕。

讲座周期间,多位深耕领域、熟悉当地的专家学者和乡村规划师,围绕政策深度解读、川西林盘文化提炼、片区引领发展及片区综合开发单元、村社治理共建共商、产业发展及商业模式等主题,直播连线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国内各地,同6家专业组应征团队以及公众组设计团队展开讨论。

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钟毅教授是专题培训讲座周的第一位讲授者,深耕川西林盘研究多年的他强调,“传统林盘和未来的林盘最大差别,就是传统林盘以农耕生活为主,而未来的林盘则融入了一、二、三产、农商文旅体全面融合发展,那么林盘的人群构成也会同步发生很大的改变。”
美国注册建筑师、上海PURE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UCLA的施国平,2013年从上海来到成都,成为明月村的“新村民”。作为明月村和铁牛村的总规划师,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施国平分享了他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独到见解。“我们的乡村有丰富的硬件资源,但缺乏软件资源,人不够多或人才构成不够丰富。乡村硬件资源要实现价值转化,必须通过城乡共创、社群共建、服务共享,即我们共创共建共享,这是是乡村发展的本质,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规划设计三所副所长李果,在成都乡村规划实践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在此次专题培训讲座上,李果深刻解读了在四川省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方案规划设计中需要厘清的脉络。“全省统筹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两项改革‘后半篇’工作的内容上,提出了六个优化、四个尊重、五大原则,这些要求实际上对相关工作提出了一个明晰的指引。”
负责九里拾院和兰香幽谷两个林盘、长期奋战乡村一线的彭州市乡村规划师林冬梅,在专题培训讲座周讲述了她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中的经验和案例,同时也从一位乡村规划师的角度,就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方面分享了大量务实的思考。
热闹的专题培训讲座周,观点的分享和思维碰撞的火花,不仅帮助了应征人深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更是一次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前沿探索,一场充斥着各类创新观念的乡村振兴“头脑风暴”。
据悉,主办方已全程录制培训内容,现已同步发放给正在深化方案阶段的应征人以便后期进一步学习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