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在蓉开展 展示城市与影像生动关系
2021年12月04日 20:36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分享到:
策展人现场阐释本次摄影展主题。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策展人现场阐释本次摄影展主题。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4日电 主题为“建造幻像”的人文城市摄影展4日在成都当代影像馆举办,开启2021年三联人文城市季的序幕。

  据悉,本次摄影展由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当代影像馆协办。本次摄影展中,城市的历史档案和来自15个当代艺术家或艺术家组合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关于“建造幻像”的二元讲述。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现场。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现场。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据策展人之一、连州摄影博物馆副馆长胡若灏介绍,本次展览希望通过当代艺术家作品,展现更多的城市和片区。这些影像在展览中与历史档案相互碰撞,向观众展现城市影像广阔的可能性,得以更整体地了解城市与影像之间的生动关系。

  在进入影像和图像世界前,参观者首先会在下沉广场发现建筑师郭廖辉的空间装置作品《四象亭》。《四象亭》由四面完全一样的墙体围合而成,四面墙分别指向四个方向,使原先稳定的空间在中心产生旋转的动态,调动和唤醒参观者的观感。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现场。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现场。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勒古拉斯的窗外风景》这幅古老的照片作为档案,被放置在展厅起始和结束都必将经过的位置,旁边则是法国与黎巴嫩籍的摄影师和视频艺术家纳迪姆·阿斯法(Nadim Asfar)的作品《贝鲁特作为项目》。两个作品中,有着呼应的拍摄形式:摄影师都由住所为中心进行拍摄,住所的空间就仿佛他们摄影设备的暗箱。

  历史影像中,有不少城市影像都是作为城市建设的官方档案被拍摄。1860年,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华莱士·布莱克(James Wallace Balck)乘坐热气球空中女王号,拍摄了名为《波士顿,在鹰与大雁视角下》,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现存的第一张成功的航拍影像。不断飞升的镜头似乎开启了某种全知叙事,一种绝对宏观的观看诞生了。

  历史上的航拍镜头多集中在中心区域的记录,而当代作品则充满对边缘区域的关注。与这张《波士顿,在鹰与大雁视角下》的历史影像,展陈于同一空间的作品,是来自墨西哥当代摄影师帕布罗·洛佩兹·鲁兹(Pablo Lopez Luz)的《大地景象》。这是一系列对于墨西哥城郊区的航拍景观照片。它们试图呈现墨西哥城长久以来的人口过剩和城市整体规划的缺失,如何永久性地改造了这座城市的地形,并深刻地改变城市与城市周边、居民与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催生一片不断扩张和变化、永远处在动态之中的社会景观。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现场。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建造幻像”人文城市摄影展现场。 成都市金牛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国内艺术家欧宁和曹斐的实验纪录片《三元里》则代表了对城市中不同时空的另一番思考。“三元里”是广州火车站以北的一个城中村。伴随着急促的音乐,镜头旋转切换,用特写、俯视和地面角度扫射城中村的街道。高楼的包围之中,是村里的祠堂,和西关大屋廊屋瓦檐围成的天井。和破败房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挂满潮流衣服和发饰的摊位。它通过出人意料的剪辑方式同时“保存”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