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遂宁高新区:文明村镇创建 让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
2021年12月10日 14:1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0日电 (邹立杨 欧欢)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化墙精美别致……行走在遂宁市高新区石板凳村2社新村聚居点的乡村小道上,一幅幅美丽宜居、幸福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诉说着美丽乡村嬗变的故事。

文明村镇创建,让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欧欢 摄
文明村镇创建,让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欧欢 摄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土地撂荒、杂草丛生,鲜有人问津。为改变这一现状,2012年,石板凳村在2社新建了新村聚居点,并配套建设了石板凳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健身场所等。同时,在聚贤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一事一议”专项资金的注入和小农业水利、土地整理等项目的实施,石板凳村的道路及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如今,一到傍晚,跳广场舞、锻炼身体的村民都齐聚在这里,开展文化活动、聊家长里短,汇成了石板凳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村民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村民们发展产业、发展经济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如何让村民实现精神、物质文明双丰收?近年来,石板凳村通过招引业主,先后引进了龙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金豪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流转了1600亩撂荒地,种植了葡萄、柑橘、火龙果、草莓等四季瓜果,让村民吃上了“产业饭”。

  “以前,这里全是撂荒地,芭茅秆比人高。现在都种上了柑橘,人们走进村里后看见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石板凳村村民蒋运合不仅将自家4余亩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还连续几年都在金豪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柑橘种植基地里打工,每月的工资有1000多元。“我们在基地务工得到了实惠,做起攒劲!”蒋运合说。

  口袋鼓了,环境美了,脑袋不能空。为使文明乡村建设更接地气,更富人性化,石板凳村在多方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内容,开设了红色讲堂、建设了文化墙、修订了村规民约……2020年,石板凳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村。

  “自从村里的党史文化墙建成后,我隔三差五都会来这里看一看,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心中对党充满了感恩。”村民任启学说,很多村民和他一样也经常在闲暇时过来,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探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邻里之间也越来越和谐了。

  石板凳村的变化是遂宁高新区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的一个生动体现。近年来,遂宁高新区着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提升乡村内涵,广植文明新风,广育新型农民,广树文明典型,以“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目标,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全力打造美丽乡村。

  据统计,截至目前,遂宁高新区共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随着文明村镇创建的不断推进,如今的遂宁高新区处处呈现出民富、村美、文明的和谐景象。(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