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4日电 (吴平华 文良炳 宗睿 )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过程中,针对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存在的二元结构复杂、社会问题较多、治理难度较大等“疑难杂症”,珙县紧扣基层治理工作要求,把准新型社区的脉搏“对症下药”,加强党建引领、细化工作措施、靶向破解难题,“四药”组方施治新型社区“疑难杂症”。
党建“首药”主治新型社区“自治难”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季接访”和新型社区党组织书记“月巡访”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每季度到新型社区开展至少1次现场接访、办公,主持召开新型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实打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巡场镇桂花坳社区、白皎社区、杉木树社区等新型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开展1次社情民意全覆盖巡访,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同时,社区干部、网格员等经常性深入存在问题的小区、院落和流动人口聚居区,听取意见建议,解决实际问题,并动态更新社区需求、资源、项目等3张清单,进一步厘清新型社区自治脉络。
人防“主药”专治新型社区“治安难”
加快推进新型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等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配备全科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社区辅警和法律顾问,深化“六无”平安社区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城乡结合部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排查整治,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问题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邀请专业人士对特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辅导,杜绝个人极端案(事)件和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技防“辅药”巧治新型社区“智治难”
加快推进大数据、区块链、5G网络、物联网传感终端、人脸识别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支撑新型社区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重点完善“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技防设施,扎实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水电气等市政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着力构建全天候、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
联防“调药”兼治新型社区“应急难”
完善巡查检查、应急值守、预警预报、区域联动、先期处置、转移疏散、避险管控等制度,在每个社区结合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专群结合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加强救灾物资筹备库建设,确保一旦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助保障。同时,建立社区包联网格制度,赋予新型社区统筹调度网格内的人、财、物的职权。建立专群联动协作机制,以社区民警为排头,全科网格员为骨干,综合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不稳定因素发现、突发事件上报等8大类基本管理服务,切实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