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27日电 (邹立杨 欧欢 李欣莲)近年来,遂宁市船山区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大力实施“优布局、扩资源、强改革、提质量、惠民生”五大工程,着力基础教育“城挤乡弱村空”问题化解,巩固改革成果,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优布局,着力教育发展空间拓展
“新学校的环境更美,生活学习也很方便,我很喜欢这里。”12月22日,在龙凤实验学校已经学习生活了3月有余的初中生朱春香话语间透露着对新学校的喜爱。今年9月,随着“撤并校点”,朱春香和其他70余名学生一起从复桥镇初级中学校集体转入龙凤实验学校,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涯。

1991年建校的复桥中学,近年来每年生源以30%的比例锐减,“近三四年来,学生人数一直在两位数徘徊,因此学校存在着严重的教师老龄化和师资过剩问题,导致学校整体积极性和活力不高。”谈起学校的撤校并点,复桥中学原校长唐田坤说。
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适龄儿童少年向城镇集中,“城挤、乡弱、村空”现象比较突出。为此,船山区教体局抓住两项改革这一机遇,坚持“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原则,重点针对“空心学校”和生源严重萎缩的小规模学校实施校点布局结构调整,着力教育发展空间拓展。
在校点布局结构调整中,船山区着力推动校点布局与人口流向配套、师资力量与就学需求对应,建设现代化学校,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力求实现城乡教育供给质量的整体性提升。同时,着力南向发展,打造服务本土、辐射潼南的创新复合型科教园区。
据统计,今年以来,船山区已完成撤并或整合校额100人以下、班额不足6个的生源持续萎缩小规模校4所,校舍面积14478平方米,交流教师76人、学生337人。预计到2025年,全区将撤并小规模中小学校16所,新扩建10所。
扩资源,强化教育公共服务供给
12月21日下午,家住船山区龙凤镇彰德桥村的徐艳兰来到船山区第一幼儿园门口,与旁边的家长聊着天,等着女儿放学。说起小区旁边这所漂亮宽敞的幼儿园,徐艳兰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幼儿园好,环境漂亮,学费便宜,而且离家近,方便接送。”

徐艳兰夸赞的“好幼儿园”是船山区今年新建的公办幼儿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于今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该幼儿园占地13.4亩,建筑面积约7496平方米,园内配备有八大主题体验馆,还有宽敞的室外活动场所,目前,已有200多名适龄儿童在此就读。
“教育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强引擎,因此我区强化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船山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为扩容增量教育学位,船山区投资1.5亿元,高标准完成龙凤实验学校和船山一幼新建园校建设,新增学位1200个。同时,投资1.5亿元,启动占地约20000平米的遂宁市青少年实践基地(营地)建设,补齐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综合实践及研学旅行等课程短板。
不仅如此,船山区还为教育信息化提速赋能,投资400余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2.0行动计划。目前,全区已建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52个、智慧教室40个,购置学生电脑400台,更换教学交互式一体机50余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多媒体设备配备覆盖率达100%。
强改革,突出教育体制机制构建
“同学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请教老师,完成作业的也可以及时拿给老师检查批阅。”12月21日下午四点50分,圣莲岛小学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唐恒正在教室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3个月前,唐恒还是船山区另外一所小学的代课老师。从一名代课老师成长为一名班主任,唐恒坦言,多亏了学校的教育综合改革,给她提供给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唐恒口中的“教育综合改革”是船山区推行学校自主管理+师资自主招聘+经费打捆拨付的“两自一包”教育改革。圣莲岛小学校长刘毅介绍,“两自一包”教育改革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招来的‘合同制’编外教师,实行与编内教师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待遇,同时,学校引入考核、评价机制,不合格的教师将直接淘汰。”刘毅说,今年9月,学校自主招聘了6名编外教师到岗,“这批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一些编制内的教师被带动起来,大家都有了精气神。”
聚焦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船山区深化教育改革,先后以“名校+新校+弱校”“优质校+潜力校”等形式,组建了3个教育集团和10个教育联盟,将优质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等辐射到薄弱校,不断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间差距,构建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育人体系。同时,推动教师编制与岗位适度分离,完成全区2378名教职工“区管校聘”,实现教师“学校人”向“系统人”的转变。(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