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巧手匠” 二十年偏爱“针线活”
2022年01月10日 16:50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0日电 (邹立杨 赵泳杰 张耀仁)每次从水井沟地下商场通道口路过,四川泸州市民都能看到一位妇女坐在矮凳上,摆弄着手里的一针一线,为市民缝补衣物。靠着二十年来的勤勤恳恳和精湛手艺,一件件破损的衣物在她的手中获得了“重生”,她已经成了顾客心中的“巧手匠”。

汤召珍正在缝补。
汤召珍正在缝补。

  近日,在现场看到眼前正在认真缝补衣物的女士,就是汤召珍。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一把大遮阳伞、几条塑料凳、两个大塑料箱子,汤召珍的摊位简单得出奇,但慕名而来的顾客却络绎不绝。“她做了很多年了,她的手工做的特别好。”市民文女士说。

  在顾客赞不绝口的背后,是汤召珍二十年如一日的不辞辛苦。二十年前,家住达州的汤召珍来到了陌生的泸州。为了生计,她在水井沟摆起了缝衣摊。刚开始生意并不好,有时候一天只有几块钱收入,但出于对针线手工的热爱,她坚持了下来。

  汤召珍说,虽然大家现在生活好了,但很多衣服买得也不便宜,有点破损就扔掉怪可惜的,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艺,让这些原本废弃的衣物重新焕发生机,也能让顾客们省下不少钱。

  凭借出众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汤召珍的生意越来越好,原本她也打算开个门店,不在路边风吹日晒,但又担心老顾客找不到地方,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二十年来,汤召珍坚持每天早上8点出摊,晚上6点半收摊,只在过年那几天休息一下。汤召珍说,针线活儿看起来简单,实则枯燥乏味,是个慢活儿、细活儿。好在大家从这里路过都会坐下来唠唠家常、互道问候,让枯燥的针线工作也有了乐趣。汤召珍也和很多顾客成为了好朋友。

  随着岁月的推移,像汤召珍一样摆摊为生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地下商场门口,只剩下最后几位。近些年,也有人找她学艺,她便收了些徒弟,但大多因为没耐性放弃了,目前仍在做手工缝补没几个。汤召珍说她会坚持下去,因为她喜欢这个职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