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首批“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出版 从方志视角看天府魅力
2022年01月11日 11:5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11日电 (唐倩)近日,“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首批志书——金堂《三学寺村志》、青白江区《城厢镇志》、蒲江县《西来镇志》陆续出版。

《三学寺村志》(成都市地志办 供图)
《三学寺村志》(成都市地志办 供图)

  “不读《三学寺村志》,还真不知道成都金堂之偏隅,竟有如此人文厚重之地。”成都市地志办编审处黄小华在审读《三学寺村志》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内页(成都市地志办 供图)
《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内页(成都市地志办 供图)

  作为“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首部名村志——金堂《三学寺村志》,由金堂县栖贤街道三学寺村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成都市和金堂县两级地方志办公室按名村志要求进行指导,历经7年编纂,35万字涵盖道教名山、隋唐古寺、名人诗咏、墨客文韵、碑刻楹联、文物古迹、旅游开发、风土民情、人物等九个主要栏目。

  据介绍,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是一种新型的志书,除遵循修志的基本规律外,更注重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名”与“特”。

  “一是曾经有名的。主要是指成都历史上曾经有名的、历史文化信息特别丰富的镇、村。二是现在命名的。主要是指市级以上政府机构或权威组织评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济名镇名村,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的具有某方面特色的其他镇、村。三是发展出名的。主要是指那些产业特色明显、产业发展在全国或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或影响较大的镇、村。”黄小华介绍道。

  《城厢镇志》也是“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首批志书之一。“从宋代以来180多位有名有姓的县令被一一记录,他们在城厢留下的治绩,有的竟是汉语典故的来源,而我们竟然不知。这在《城厢镇志》就有详细的记录。”黄小华说。

  《西来镇志》也很有特色。独特的川西古镇风情,川剧之乡的历史渊源,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全国环境优美镇的秉赋,魏了翁、李家钰等文化和历史名人的遗踪,乡土大姓家族对当地文化的影响,都在这部镇志里一一作了梳理。“佛从西来”的底蕴,千年古镇的“古”字,在《西来镇志》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乡镇和村落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地方治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方面无可替代,形成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成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殊于他域的人文风情,都撒落在平原及周边的村落、场镇和寻常巷陌里。这是天府文化的根基所在。名镇名村志的编纂,对于引领世人发现天府文化之美,唤醒当地民众的乡愁记忆,增强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怀,培育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传统美德,净化乡风民俗,发挥着润物无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

  为了让成都山川风物、民风民俗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浩如烟海的地方志文献转化为通俗易读的文本,2017年以来,成都方志还推出“成都风土人文丛书”近30部书籍成果,如《华西坝记忆》《彭州旧城故事》《崇州地名背后》《邛崃民俗》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据黄小华透露,《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各区县名镇、名村正同期编纂,未来将陆续出版面世。“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和“成都风土人文丛书”作为成都方志文化的两大品牌和名片,正是将厚重地方志转化成耐读的故事,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成都文脉。(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