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壤塘“90后”文创人桑州荣获“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2022年04月29日 13:24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29日电(兰成强  尼玛初) 近日,壤塘青年桑州拟被授予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表彰对象。提到桑州,壤塘不少干部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年仅27岁就扛起了管理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的重担,传习所在他的管理下,运行有序,发展有望,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之路。

工作中的桑州(右)。
工作中的桑州(右)。

  1994年,他出生于壤塘县上壤塘乡长河村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他常常令家人、老师们头疼不已,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前途,开明的父母接受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把16岁的桑州送到了北京学习导游,从高原小县城到北京,出生在牧民家庭的桑州第一次接触到了大都市的生活。

  “刚到北京时,不会用煤气炉、冰箱、洗衣机,都是老师手把手教我怎么用的。”从小在牧民家庭长大的他对一切都是新鲜的,但新鲜过后他想到了还在老家小城里读书的小伙伴们,一股油然而生的责任感自心底升起,自此他一改以往调皮捣蛋的面貌,开始认真学习。

  “那时候为了不打扰别人,也为了能够大声背诵英语,每天5点起床,跑到几公里之外的桥下读书。”桑州回忆起在北京的学习生涯感叹不已,随着导游知识储备量的不断增加,他愈发着迷于壤塘文化,最终为自己定下了致力于“壤巴拉文化宣传”的方向。随着导游课程的完毕他又辗转去了上海学习,增加阅历。

  2010年,壤塘县提出了“文化强县”的目标,以梵音古乐、唐卡、藏戏、石刻等最具壤塘特色的非遗为核心,在当地建起了传习所。桑州回到了的壤塘,担任起了传习所的管理工作。二十出头的桑州成为同龄人的依靠,采购东西、开展活动....。传习所中的一切事物都需要他费心费力。短短几年,当年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成长为了能面面俱到的管理者。

  “现在的桑州身上真的看不出来,他是当年那个捣蛋鬼。”与桑州自小相熟的人常常这样说。2019年壤塘县非遗文化传习创业园正式成立,唐卡、藏医药、藏绣等15个传习所入驻创业园,桑州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创业园的负责人。

  随着创业园的规模越来越大,桑州也愈发繁忙,有时连近在身边的小家都无法照顾,全抛给了妻子。“现在很忙,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想到这些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桑州对记者说道。

  “文化+科技”突破次元壁,《喜一》《格萨尔王》等动漫散发着非遗魅力;“文化+美妆”创新产业模式,阿如藏、藏药浴等品牌为非遗传播注入新兴的产业力量....。。在500余名学员的共同努力,一个个非遗衍生产业链在这里形成、腾飞,最终成为了壤塘县乡村振兴上的一大主力产业。桑州心心念念的“壤巴拉文化”也终于“厚积薄发”,走向了世界。

  “这些年我们获得了很多荣誉,但那颗热枕于传承非遗传承的心从未动摇,我们也会抱着这样的初心走下去,让更多的青年加入我们,创造一方文化乐园。”桑州充满自信地说。(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