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从困境到“飘红” 达州钢铁“破局”后向新而生
2022年06月17日 16:51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7日电 (袁城霖 张浪)拥有5700余名员工的达州钢铁运营60多年来一直是达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前些年,因管理粗放加上市场低迷,这家老牌工业企业一度陷入发展困境。

  在全国范围寻找战略投资者后,达州钢铁于2020年5月下旬完成重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两年来,还是那些主体设备,还是那支员工队伍,这家老钢铁企业如何向新而生,迸发全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进达州钢铁厂区,探寻蜕变“密码”。

  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是达州钢铁的主体生产单位。

  在轧钢厂厂长杨云超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块记录工作进度的小黑板,其中月度目标列明“6月务必超过5月的产量”,还注明了6月目标产量的具体数额。“这个目标产量,比重整前提升了10%以上。”杨云超说,放在以前,自己肯定会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现在,这个月度目标已经近在眼前,并细分到每一天、每个班次。“员工都知道自己这个班次的预期目标,盯着进度干,因为业绩与工资挂钩。”杨云超信心十足。

  员工干劲十足,除了福利待遇之外还有多重因素。多名员工告诉记者,公司不论资排辈,坚持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标准,包括定期组织体育、阅读等活动,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对公司有强烈的归属感。

达州钢铁一角。达州钢铁供图
达州钢铁一角。达州钢铁供图

  提高生产能力,达州钢铁还不断破除工艺与设备上的掣肘。两年间,达州钢铁共获得授权专利36件,包括9件发明专利,轧制速度不理想、冷床冷却速度跟不上等技术难题一一被破解。

  这些技术改进与攻关并非全都出自技术人员之手。“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在思考自己的岗位如何突破,提高生产效率。”杨云超说。

  达州钢铁生产技术中心综合科科长张琦介绍,公司拿出专门资金长期开展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截至目前,共收到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2600余条,几乎每两名员工就提出了一条建议。”

  向科技创新要效益,达州钢铁研发上线无人计量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达州钢铁设备材料公司经理潘传云最近正忙于进行磨煤机的招标,“将邀请行业里排名靠前的企业参与竞标。”

  到任设备材料公司近两年,潘传云对招标相关的规范制度已经烂熟于心。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招标与比价管理办法》,大到几千万元的生产设备、耐火材料,小到几元钱的食堂抹布、牙签,采购都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

  依靠制度规范和对标采购,两年来,设备材料公司已累计节约成本8000多万元。

  着眼于公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近两年达州钢铁全面推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制度300余项,让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在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能力上打开新空间。

  “精细管理就是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炼钢厂综合科科长李满举例说,炼钢时会一次性向铁水中加入上吨的熔剂,在操作中,公司会要求员工将熔剂的量精确到公斤级,“加少了影响钢坯质量,加多了会造成熔剂浪费。”

  发展势头好,在人才引进上有直观体现。达州钢铁人力资源部部长赵兴江说,2021年公司招引了1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和47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其中有2名大学毕业生来自清华大学。

  眼下,位于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镇的达州钢铁搬迁升级项目现场正加快推进施工,未来,一座以智慧、绿色和数字化为标签的新工厂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