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2日电(吴平华 杜云 郭舒琪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为进一步落实静态管理下的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自9月9日起,筠连县团林苗族乡利用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精细化的“三一模式”切实织密织牢农村疫情防护网。

“为了更好方便群众进行就近核酸采集,我们根据全乡人口分布和地域情况,对核酸采集点位进行优化布局,在每个采集点安排5到8名党员同志为群众服务。”团林苗族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周艳介绍,团林苗族乡在6个行政村设立8个核酸采集点位,以最大力度保障群众能够就近采集。
“辛苦你们了,吃了早饭再走嘛,天天都要麻烦专门跑一趟,谢谢你们啊!”家住新阳村6组的熊跃恒老两口对上门采集人员连连感谢。针对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团林苗族乡组建了一支由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核酸采样上门服务流动队,全力确保每天不漏一人的情况下按时采集完成。

“你好!请出示你的健康码、行程码、核算检测阴性证明和车辆通行证。”这样的提示语言遍布全乡各入口卡点,为全力确保卡口工作做到快、细、深,团林苗族乡在各卡点安排8名党员同志,协同村组干部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并对值班人员进行细致分工,查行程、看绿码、维秩序、做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出席漏洞。
据统计,团林苗族乡已有15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出击,他们扛起抗“疫”冲锋枪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动员引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防疫等实际困难800余次,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敢担当、善作为、干实事的时代新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