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宜宾叙州:抗击疫情 妇女微家“微”而有为
2022年09月18日 15:3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18日电(吴平华 欧艳 马萍 )8日晚,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宜宾叙州区金沙首座A区被封控管理。突如其来的封控,让小区780余户、2100余居民措手不及,恐慌情绪蔓延、生活物资不足、老人家庭信息不畅、独居儿童无人照料等问题十分突出。金沙首座A区“妇女微家”充分发挥最细微、最贴近小区妇女的优势,集结、组织60余名巾帼志愿者投入小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全力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防线”。

  迅速反应发出微家“动员令”

  疫情就是命令,面临疫情防控“大考”,“妇女微家”负责人马萍带领微家成员第一时间加入金沙首座A区疫情防控临时工作组,发挥“妇女微家”的组织优势和辐射作用,向小区业主发出疫情防控动员令。

  仅仅两天时间,居住小区的60余名市区机关事业干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家庭妇女加入巾帼志愿者行列,成为了“栋长”“楼嫂”“消杀员”“发言人”……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动员倡议、防控宣传、自查摸排、核酸检测、楼栋守护和爱心服务等工作。

  “妇女微家”阵地所在楼栋被纳入了高风险区,这支占小区志愿者总数三分之二的巾帼志愿服务力量将小区各个岗位当成阵地,让“妇女微家”旗帜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正面导向把握宣传“主阵地”

  疫情发生后,小区部分居民出现恐慌情绪,微家成员依托与小区居民黏性强的宣传优势当起了“新闻发言人”,及时转发官方媒体关于疫情的最新报道,有效遏制了不实流言的蔓延传播。

  疫情当下,居民们亟需了解防疫知识,巾帼志愿者化身“线上防疫百事通”,“为什么要凌晨做核酸检测?”“如何防范疫情诈骗新手段”“怎样做核酸检测最安全”……巾帼志愿者都会在小区各个微信群转发,引导居民科学防疫。

为居民送菜上楼。欧艳 摄
为居民送菜上楼。欧艳 摄

  封控期间,居民的团结和支持是小区战胜疫情的核心力量,确诊人员家属《令人泪目的致歉书》发出后,微家成员和巾帼志愿者第一时间在微信群跟帖、抢占舆论制高点,居民一条条暖心的回复更是为小区同心抗疫凝聚了坚不可摧的力量。

  严格履职携手筑牢“安全网”

  守牢防线、严防新增是小区清零解封的关键环节。“妇女微家”统筹协调每日工作安排,确保岗责到位。巾帼志愿者变身“大白”,每天24小时轮班坚守一线,大家透支身体携手织密织牢了小区联防联控网。

  门卫值守组化身“铁娘子”,严格管控进出人员,对进入物资严格消杀,坚决杜绝疫情“由外输入”“对外输出”。

  “栋长”协助警察开展小区封闭管理,24小时值守确诊楼栋严禁人员出户,监控其余楼栋居民核酸检测以外的时间人员流动情况,坚决遏制疫情“内传播”。

  核酸检测组起早摸黑、栉风沐雨,协助医务人员采集样本。“楼嫂”熟知妇情家情,引导居民配合检查登记,确保“应检尽检”。

  宣传组用照片、文字记录小区居民、物业、志愿者同心抗疫的感动瞬间,对外展示了首座居民坚守希望、“疫”战越勇的不屈形象。

  守望相助同心共建“温暖家”

  封控不封爱,生活保障足。“妇女微家”组织巾帼志愿者大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努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各“栋长”“楼嫂”通过楼栋微信群及时发布“团菜群”等生鲜购物信息30余个,药房、超市、母婴店、水电充值缴费等服务信息20余条,提供气费代缴服务。

  巾帼志愿者每日定时为居民配送所购物资,有力保障了各家庭的正常生活,帮助居民配送生活物资2600余件次。对小区内的特殊家庭,“妇女微家”发动巾帼志愿者组建“贴心管家队”,开展“一对一”服务。

  二栋1住户家中只有1个12岁小孩独居,巾帼志愿者每天按时给他送饭、提醒参加核酸检测,添加微信好友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

  老年人独居家庭,由该栋“楼嫂”担任专职管家,每日通知核酸检测时间、电话沟通代办老人生活所需……

  “妇女微家”的付出,得到了小区居民的认可。16日是志愿者李曹莉的生日,她在微信群里收获了小区居民满满的祝福。

妇女志愿者维持核酸采集点秩序。欧艳 摄
妇女志愿者维持核酸采集点秩序。欧艳 摄

  在此次战“疫”中,金沙首座A区“妇女微家”小阵地激发大能量,聚沙成塔共克时艰,组织带领巾帼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让首座女性感受到了妇联组织的力量,真正的打通了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米”。首座女性和广大家庭以从未有过的团结同心抗疫,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保障。

  截至17日,金沙首座A区未发生新增病例,已降为中风险地区,四栋隔离人员已经平安回家。(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