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德阳旌阳:做好农作物耕种管收服务 确保17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2023年05月16日 20:29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韩金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6日电 (姜强  梁栋)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眼下,德阳市旌阳区17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期,麦农们抢抓农时,开镰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收割小麦。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收割小麦。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柏隆镇红花村种植大户陶志俊的麦田里,农机手正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蹚开”麦浪,小麦的丰收让种粮大户脸上乐开了花。

  “产量今年还是不错,我种了两百多亩小麦,预计今年能够收20多万斤,每亩小麦能够增收150斤到200斤,产量增收10%到15%。”陶志俊说。

  近年来,旌阳区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粮食产业,充分利用撂荒地、冬闲田栽种小麦,抓住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把农田变良田,小麦播种、管理、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

收割小麦。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收割小麦。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通过机械化收割,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股股长许雯琪说。

  同时,区农业农村部门还加强种粮大户技术培训,特别是在中后期田间水肥技术措施运用方面,积极开展赤霉病统防统治,有效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今年小麦亩产有望再创新高。

  “今年我种了800多亩小麦,产量基本上能够实现增产,趁着最近天气比较好,抓紧时间收割、旋田,后面进行全程器械化插秧。”黄许镇袁家村种粮大户左长洪说。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进行粮食储备,是确保把饭碗真正端在手里。在柏隆镇红花村,今年五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立方”粮仓,通过建设湿粮堆放区、烘干区、储存区、粮食加工区,提升科技储粮水平,确保丰收成果颗粒归仓。

湿粮堆放区。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湿粮堆放区。 旌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立方’粮仓采用了全国先进的粮食风干设备,日烘干量可达170吨,可储存5000吨粮食,并具备风干时效短、效率高、质量好、耐储存等优点。”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立方”粮仓负责人周厚军说。

  据了解,今年旌阳区共种植小麦面积17.28万亩,预计产量达6万吨,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与往年相比每亩增收30元。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的蹲点技术人员和镇(街道)技术人员将深入田间地头做好农作物耕、种、管、收技术服务,指导各地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全力抓好小麦收割,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