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四川新闻网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配套市政工程正式竣工
2021年04月29日 14: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项目示意图

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项目示意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8日讯(董艳秋 记者 李丹)4月28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中建八局获悉,备受社会关注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再次迎来其重要节点--配套市政工程顺利竣工。其中,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配套市政四标段工程作为机场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从2018年9月正式开工到如今竣工验收,配套市政四标段工程历时963个日夜,为“神鸟”的展翅腾飞保驾护航。

  配套工程涵盖整个机场,除了飞行区和航站楼以外的其余区域,包括内外交通、保障服务,环保美化等重要内容。天府国际机场配套分为4大工作项目:工作区生产辅助设施项目(简称工作区房建项目)、工作区市政工程项目、动力能源项目及附属设施项目。

  工作区生产辅助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6.95万平方米,是天府机场投入运营后各机场相关单位及职能部门工作、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包含办公、宿舍、食堂、剧场、仓库、厂房等多种功能性建筑共53栋。

  具体子项有机场综合业务用房、生活服务中心及职工食堂、安检综合业务用房(包括安检办公楼、安检宿舍楼)、包括地面服务办公及实训楼、机务陆侧保障基地、联检综合业务用房(包括海关业务用房、边防站业务用房)、公共区运控中心(包括110kV供电站工作用房、公共设施监控楼)、交警支队用房、车辆检测中心、机场单身轮班宿舍、机场综合物资仓库、急救中心、公安业务用房、保卫部业务用房、消防机关业务楼、供冷供热站、开关站(1#—9#)、污水处理厂、环卫基地、特种车维修厂房、PRT运维中心、PRT业务用房等。

  工作区市政工程项目主要包含工作区范围内的道路、桥梁、隧道、PRT智能小车、给水、污水、雨水、综合管廊、电力通道、通信、热力管沟、交安及智能交通、停车场及车辆待检区、绿化景观、污水处理厂、供水加压站、环卫基地、监控中心、海绵城市工程、再生水利用系统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

  道路共24条,总长24.26km,其中主干路8.58km,次干路13.05km,支路1.98km,小区道路0.62km,高架桥1座,全长1.146Km,双向8车道,综合管廊约7.82km,地下式污水处理厂1座,给水厂1座、环卫基地1座、监控站1座,远距离停车场1座、PRT线路1.85km及车站1座、出租车蓄车场及待检区1座、莲花湖公园。

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项目示意图

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项目示意图

  北垂滑隧道群因由6条市政隧道、2条地铁区间及1条PRT区间组成的9条下穿北侧滑行道的隧道而得名。其中,6条市政隧道包括1号隧道、2号隧道、3号隧道、4号隧道、工作区3号隧道和工作区4号隧道,线路总长约4.4km。

  1号隧道、2号隧道、3号隧道及4号隧道作为空港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天府机场高速北线,南达机场高速南线,既是旅客进出航站楼的主要通道,也是机场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其中,1号隧道和2号隧道主要供T1、T2航站楼(近期)使用;3号隧道和4号隧道为T3、T4航站楼(远期)预留通道。工作区3号隧道和工作区4号隧道作为天府机场工作区连接航站区的重要通道,既能有效解决机场内部通勤问题,缓解1号、2号隧道的通行压力,又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疏散通道。

  PRT区间隧道作为PRT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融入智慧出行元素,是旅客乘坐智能小车进出航站楼的重要通道,可满足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

  地铁区间隧道作为成都地铁13号线和18号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客乘坐地铁进出航站楼的唯一通道,可满足大众出行需求。

  PRT项目为新型全自动无人驾驶胶轮无轨系统。系统为封闭线路,起始点位于机场远距离停车场,途经机场配套建筑群,下穿跑道滑行区,最后抵达机场T1、T2航站楼,线路全长约4km,共设3座站点,分别位于T1、T2航站楼外及远距离停车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PRT项目是全球PRT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填补了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一项空白。

  工作区动力能源项目,包含110kV中心变电站、全场10kV开闭站(含航站区及飞行区)、全场电缆敷设、全场房建、市政等项目10kV配电系统、电力通信调度系统等建设任务,负责天府国际机场充电桩规划及其他相关工作。供冷供热站现阶段为T1、T2航站楼、交通换乘中心GTC、地铁站、航空城的商业部分等提供冷源、热源。工作区、航站区燃气管网全面敷设,建设燃气调压站、调压柜、气源管道、智慧燃气系统,为机场各单体、各驻场单位提供天然气供应。

  (图由中建八局提供)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