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cdxw > 成都日报

@成都企业 明日起可申报新一轮留抵退税
2022年03月31日 09:39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曹惠君

  名词解释

  什么是留抵退税?

  留抵退税就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增值税实行链条抵扣机制,以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其中,销项税额是指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的增值税额;进项税额是指购进原材料等所负担的增值税额。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会形成留抵税额。留抵税额主要是纳税人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在时间上不一致造成的,如集中采购原材料和存货,尚未全部实现销售;投资期间没有收入等。此外,在多档税率并存的情况下,销售适用税率低于进项适用税率,也会形成留抵税额。

  今年我国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作为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1.5万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策将从4月1日起落地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提醒,成都享受该政策的企业,从4月1日起可以向税务部门申报退税了。针对留抵退税热点问题,记者专访了成都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

  退给谁?

  小微企业、制造业是重点

  根据2022年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安排,优先支持小微企业,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放宽增量留抵退税条件,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到100%,就是全部退还。同时,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在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

  重点支持制造业等行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税额问题。加大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此前,对于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这次将范围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并在今年年底前一次性退还这些行业的存量留抵税额。

  怎么退?

  提前退付、存量退税

  那么,留抵退税到底怎么退?记者了解到,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跟以往的政策相比,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提前退付。以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转下期抵扣,就不是在前面退付,而是结转到后面缴税的时候抵扣。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改为了购进退税,不再等企业产生销售之后再去抵。

  二是存量退税。在2019年4月以后企业新购进的设备或者说投资形成的增值税,纳入到留抵退税范围。今年不仅退付增量留抵税额,还要退还以前年度结存的进项增值税,就是若干年以来没有通过销项抵掉的进项增值税全部可以退还。所以,今年跟以前比不仅仅是退还增量,存量也要退。

  三是扩大范围。原来主要是在先进制造业企业实施全额增量留抵退税。现在是扩大到全部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等行业企业。退付的比例也从60%提高到100%。

  何时办理?

  自4月纳税申报期起申请

  据成都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自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符合条件的小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5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对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办理时间为: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可以自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7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大型企业,可以自2022年10月纳税申报期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有何利好?

  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难题

  该负责人介绍说,为认真贯彻落实留抵退税的决策部署,成都市税务局第一时间组建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工作专班,明确留抵退税“路线图”“时间表”,迅速筛选整理符合留抵退税企业名单,主动联系、提前服务、精准辅导,全力帮助企业尽快享受政策红利,力争做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另外,成都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以“标签化”形式精准推送至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并制定网格化管理方案,联合开展政策宣传、资料审核工作,将初步审核、数据计算、内部流转等多个环节进行合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相比于减税降费,退税更能够直接地增加企业现金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难题。红利加快‘落袋’,对企业而言,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为企业增添信心,也将为成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李艳玲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