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0月12日电(罗晶 王虹)近日,在德阳绵竹玉泉镇龙兴村,规模化的蔬菜种植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位于该村的龙兴蔬菜交易配送中心里,每天有十余名村民在这里对冻库里存放的蔬菜进行分拣、称重、打包和装箱,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龙兴村特色蔬菜种植的发展,让村民有了土地流转和务工的双重收入,也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

龙兴村的发展得益于绵竹市坚持以组织振兴为龙头,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乡村发展同向发力,有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此前,龙兴村因为区位条件差、资源资产匮乏等原因,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在“头雁”工程实施后,从龙兴村走出去创业的罗玉军回乡挑起了“领头雁”这个担子,顺利成为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2018年,龙兴村争取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试点项目,罗玉军带领村两委班子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结合龙兴村蔬菜种植产业的优势,流转土地300亩,建成350吨冷链设施、10亩蔬菜大棚,搭建龙兴村蔬菜交易平台和蔬菜配送中心,形成蔬菜种植、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15万元。在2021年村(社区)换届中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罗玉军积极与“两委”班子进行深入谈话,谋划龙兴村下一步发展蓝图。
“现在好了,我们把农家小院改造成乡村民宿,不用出门就能挣钱了。”九龙镇棚花村民宿经营者陈斌说。
近年来,棚花村党支部探索以党建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治脏、治违、治乱,法治、德治、自治”为抓手的“1+1+6”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支部领航、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通过成立花棚子民宿合作社、集体资产管理经营公司等服务管理平台,采取统一外观打造、统一规范化管理、统一接待标准、统一线上线下定价“四个统一”进行管理,目前已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共50余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今,绵竹市广大基层干部正放眼长远精准规划,脚踏实地精细谋划,带领百姓疾驰在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之路上。“灵动的乡村,不仅应具备清新的生态和秀美的风光,更需要恬静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浓郁炽烈的乡土气息。”九龙镇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表示,他们将依靠独有的猕猴桃田园平坝优势,利用付家河水域资源,借助216省道的交通便利,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打造集生态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于一体的新时代城乡共享新家园。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中,绵竹市让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帮扶干部继续开展工作,变帮扶力量为振兴专班,在市、镇、村三级改革后,及时制定了“部门帮扶责任不变、干部帮扶关系不变、第一书记派驻不变”的“三不变”原则,最大限度保证帮扶力量的稳定性,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