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五星村脱贫 乡村旅游为四川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2年02月15日 19:27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

  中新网四川新闻2月15日电 (晋超 何兮)15日,走进位于崇州市白头镇的五星村,该村以民宿休闲、农事体验、大田观光、湿地漫步等组成乡村旅游业态,已经从当初的贫困村摇身一变为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

  据悉,五星村过去因交通极度不便、产业结构单一,一直无法摘掉“贫困村”的帽子。那作为长期贫困的五星村何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过上“五星级”生活的“幸福密码”是什么?农田变景观,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村民变股民,五星村用“四变”,在乡村振兴路上实现了一次美丽的嬗变。

  2017年,五星村新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把田园变成景区,把民房变成民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使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来。新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提升的五星村,成功引进了“盘古”和“柏萃”两个农业项目,流转了当地上千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的进入,也解决了当地不少农民的家门口就业问题,村民劳务收入大幅提高。

  然而,起初的五星村乡村旅游发展得并不是很好,游客并没有为了美丽的景色而长期驻足。冬日的阳光下,五星村的一个个林盘里,农家小院错落掩映在树丛中,老人们在广场上晒着太阳,聊着过往的故事。“以前,我们这里景色虽美,但留不住游客。”老人们说。

  随着村民们外出务工,大量的林盘农房闲置下来。田园间少了点人气,游客也少了。“现在城里人喜欢到乡下看风景、找乡愁,何不把闲置林盘用起来、把游客留下来呢?”崇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农村闲置资源活化利用难题,他在林盘中看到了新的机遇。

  于是,五星村着眼“景农一体村庄、产村相融单元”的规划定位,整合了六七个林盘,规划出3个新居点位,以4A级旅游小村作为标准设计,新房统一采用了川西民居风格。“这种改造方案,从外观来看,让村庄的形态很好的呈现出来,进到房子里面,又有改造为民宿的条件”,谈起五星村的乡村风貌,五星村党委书记、村主任高志伟很是满意,正因为一开始新村建设搭好了基本的框架,五星村后来的二产、三产才有了发展的空间。

  “乡愁经济”也由此兴起。林盘经济是五星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随着各项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村民们也纷纷返乡发展。他们从散落的林盘中搬出来,住进集中修建的乡村别墅。而闲置的林盘老宅经过改造焕新,成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宿、书店、咖啡厅、花园火锅店……一个个老林盘被盘活,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正在高效地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五星村还对桤木河进行河道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并采取“公共标准+空间经营+区域共享”模式,引进本土企业建设沿河绿道,让以前饱受诟病的桤木河摇身一变成为成都有名的“网红”湿地公园。五星村紧邻桤木河湿地公园,桤木河湿地公园将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4A级景区,分为湿地生态保护区、休闲度假区、农业观光体验区、田园户外活动区。桤木河湿地不仅是五星村的生态名片,也是未来五星村发展产业的一个重要地方,这促使五星村成为川西平原西部的“生态湿地、健康湿地”。

  五星村乡村旅游的成功发展之路,依托于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新村建设。在制度创新上,五星村借助崇州首创并破解了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型重要突破口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模式,成立“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搭建农地经营权的集中机制,在土地形成一定的连片规模后,引入农业职业经理人,大力发展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创意农业,并成功打造了“五星品牌”这一特色农产品品牌。在新村建设上,五星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建立人才机制,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成功吸引五星春天酒店、闲来民宿等入驻新村,带动一满田园、风谷、初见、蜀州水稻研究所等54个艺术文创、农业科研、特色餐饮项目以及64家酒店民宿成功落地,五星村迅速成为成都近郊网红“打卡”地,这也带动全村民宿、餐饮、文创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崇州白头镇五星村,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落,发展成为如今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这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从盘活土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那一刻开始,发挥生态优势,鼓励村民一同发展文旅经济,不仅整合了大田景观、湿地风光等景观资源,还引入天府国际慢城等优质项目,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村民既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增收致富的参与者。许多乡村带头人和村民们的共同参与,才造就了五星村的今天,这一点值得借鉴。五星村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此。九年蜕变,这个有故事的村庄,恰好成为崇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探索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