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围绕上述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以“七个融合”为重点,明确了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成都: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时间:2023年12月29日 10:40来源:川观新闻

  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农村地区面积占比超90%的超大城市,如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转型发展需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围绕上述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12月28日,中共成都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全会相关精神。

  目标: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

  “‘大城市带大农村’是成都的典型特征。”在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看来,这种特征恰恰是成都发展的一大优势,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空间和消费潜力。位于崇州市道明镇的竹艺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明星村”。据统计,2018年2月“开村”以来,竹艺村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50万人次。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古建桥在发布会上介绍,预计成都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25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7:1。

  既讲成绩,也不回避短板。曾明友表示,目前成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城乡一体规划不完善、功能布局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充分、要素流动不顺畅等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

  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曾明友说,这次成都市委全会专门研究出台《决定》,就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新型城乡关系,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决定》提出了成都未来一段时间城乡融合发展目标:到2027年,成都城乡空间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县域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更加稳定更加均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城乡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曾明友特别提到,《决定》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就城论城、不就农言农,突出“抓好两端、畅通中间”,推动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路径:以7个融合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

  双向奔赴的美好愿景如何实现?“融合”成为关键词。《决定》》以“七个融合”为重点,明确了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七个融合”包括:推进规划融合联动、功能融合提质、产业融合共兴、人才融合互动、文化融合发展、创新融合赋能、治理融合聚力。

  “我们将规划融合联动作为‘先手棋’放在了第一位。”曾明友透露,这样的部署安排,就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发展,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科学划定场镇单元、村级单元、特别地区单元,统筹编制城乡各级各类规划,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全会分组讨论上,成都市委副书记陈彦夫在发言中提到,尽管成都也有发展得好的乡村,比如蒲江县铁牛村、明月村,崇州市五星村,但更多是以点的方式呈现,“盆景多、森林少”。破局行动即将展开。古建桥介绍,成都将推动连线成片布局建设,依托5条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和23条美丽乡村特色风貌重点线路建设,串联先行村、重点村,连片成面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尽快呈现“百村先行、千村提升、全域和美”发展图景。

  产业融合共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力争休闲农业营业年收入突破470亿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古建桥表示,成都将促进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延链布局农机装备、智慧农业、农村电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态,开发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等新场景,打造一批田园林盘农耕消费区。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资金是关键的保障要素。古建桥介绍,成都将强化资金项目投入保障,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对新规划建设达标的先行村、重点村给予专项资金奖补,同时引导市属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川观新闻记者 蒋君芳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