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ms > 四川日报

“生病”的城市地下室里有一群特殊的“医生”
2022年04月26日 09: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这段时间,成都时不时的降雨天气,让华西集团旗下省建科院四川工匠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熊柱红很是在意——3月以来,熊柱红团队一直在各个地下室进行现场检查,忙着为“生病”的地下室开“药方”。

  近年来新建的住宅小区、大型商场、公共建筑等都会配套建设地下室。而渗漏和上浮,就是地下室常见的“病症”,不仅影响地下室的正常使用,还将对地下室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地下室为何会“生病”?又该如何“治病”?记者带你走近一群常年在地下行走的“建筑医生”。

  地下室为什么会“生病”?

  4月18日上午,成都市郫都区某大型小区地下室,在熊柱红团队成员、高级工程师刘强的带领下,记者查看了这个“生病”多年的地下室。

  该地下室只有一层,有13000多平方米,超过1400个车位。根据小区居民反映经常渗漏的地方,刘强和同事们已经选择了几个点位,剔除地下室地面最上一部分的找平层,形成一个个1米见方的槽。“你看,我们挖出来的这些坑洞内,湿漉漉的,有明显的渗水现象。”刘强说。

  “地下室‘生病’,多是地下水水位上涨引起的。”刘强介绍,一种是正常水位上涨。上涨的地下水会通过地下室底板及挡墙的裂缝缺陷(混凝土的施工冷缝、界面缝、孔洞等)渗入室内,从而形成渗漏现象;一种是汛期强降雨时地下水的临时性上涨。底板下及挡墙外的水形成较高的水头压力,对地下室整体结构产生较大的上浮压力作用,当上浮压力超过了地下室自身抗浮能力时,会导致地下室主体构件出现开裂、变形等事故。这些是地下室“发病”的病理原因。

  那么,导致其“生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最有可能出现在勘察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刘强说,早期地下室在勘察设计阶段要求的抗浮水位过低,未考虑或没有有效措施阻止地表水进入基坑,也未考虑地下室水位因城市建设造成的地下水位上涨,使抗浮能力不足导致上浮。而施工阶段,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降水或水位上涨过快来不及降排水造成上浮;施工阶段的防水质量问题、混凝土施工缺陷是造成地下室渗漏的主要原因。

  如何为地下室“治病”?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探索治理地下室的问题。“比如上浮问题的治理,传统的方法是压。如果地下水有顶起500公斤的力量,我们就通过打锚杆等工程施工给一个500公斤的重量,把它顶回去。”熊柱红解释说,这种思路的特点是“堵”,成本高、工期长,“在上浮问题没有大面积爆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

  成本小、对原结构破坏小——按照这样的思路,2010年开始,省建科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地下室病害治理探索,并在2018年成立四川工匠科技创新研究中心专攻地下室问题治理。

  “我们采取了疏导,而不是堵住的思路。”熊柱红介绍,即避开层高受限而难以实施的底板增厚加配重法,也绕开会对原结构造成严重损害的锚杆法,而采用更为实用、更为节约成本的疏导法——地下室泄压抗浮、疏水抗渗及施工方法的成套专利技术。

  简单来讲,对于渗漏问题,采取疏堵结合方法进行处理;对于上浮问题,通过地下室集水井里增设限压设备,地下室水位达到设定值时,阀门打开,将多余的水通过水泵抽走,从而将水压卸掉,保证结构安全。

  “当然,因渗漏或上浮造成的地面上拱变形或柱梁开裂等问题,仍然要通过正常工程措施来进行解决。”熊柱红说。

  记者了解到,“地下室泄(限)压抗浮、疏水抗渗及施工方法的成套专利技术”已获得四川省级科技进步奖、四川专利奖创新创业奖,获6项发明专利及11项实用新型专利。

  “地下室泄(限)压抗浮技术在保证了地下工程抗浮安全的同时,与传统抗浮技术相比,还节约造价约30%~50%。”熊柱红告诉记者,目前,该项技术已在上百个约600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中成功应用,创造产值约2.3亿元,为业主节约造价约16亿元。(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海)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