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shouye > 四川日报

四川物种保护大省地位不断强化
2021年12月06日 09:51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开栏的话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世界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四川高质量发展,更关乎国家生态安全。

  即日起,本报推出“万物竞荣——探寻四川生物多样性之美”栏目,展现四川生物多样性魅力和保护探索成效。敬请关注。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雪豹闯入镜头,悠闲漫步在海拔4000多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木香坡,20秒的视频构成一段动态剪影。这是2021年红外触发相机摄影比赛原生瞬间组一等奖获奖作品《唯美剪影——四只》中的唯美画面。

  日前,由省林草局和阿拉善SEE天府项目中心联合主办的2021红外触发相机摄影比赛结果揭晓,80件作品分获走兽组、飞禽组、原生瞬间组、精彩连连组、“最佳打卡点”冠亚军及优秀奖。

  红外相机镜头影像,是观察四川生物多样性的一扇窗。我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有着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全省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有脊椎动物近130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7种,居全国前列。

  早在2011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20年)》,经过持续努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物种保护大省地位不断强化。

  建好国家公园。我省扎实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片区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伞护”。今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四川片区面积占总面积八成以上。同时,我省正携手甘肃加快推动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

  修复生态系统。我省结合全面推行林长制,压紧压实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目标责任,改善草原生态系统,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治理荒漠生态系统。川西北地区累计治沙近百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平均净增30%至40%。

  强化物种保护。全省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30个,总面积12.03万平方公里,大熊猫、豺等人工圈养种群成功实现野化放归。我省正建设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油橄榄、竹类等本土原生优质种质资源得到较好保存。

  转化生态优势。我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优质饲草,竹产业、森林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不断壮大。锚定“双碳”愿景,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省林草碳汇总规模3000万亩。

  下一步,我省将编制新一轮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确定省、市、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推动建立生物多样性地方法规体系。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社会共识。(记者 王代强)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