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zttp > 四川在线

成都开展盲道专项整治,让盲人出行无“碍”有“爱”
2021年11月19日 11:3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在线记者 程文雯

  每天行走在人行道上,你是否留意过脚下的盲道?记者从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获悉,为切实解决城市道路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净化美化人行道空间,为市民特别是视障人士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成都正在开展为期约3个月的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专项整治。

  盲道是专属视障人士出行的通道,盲道的畅通与否,直观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与人文关怀。这项整治工作目前进展如何,11月18日,记者现场走访。

  梳理问题

  盲道有破损,部分被占用

  11月18日,记者在成都市内多条人行道上,发现了不少规格、形制各不相同的盲道:在锦江区红星路附近的一条小街里,一侧人行道铺设的是红色正方形盲道砖,马路对面铺设的则是青灰色的长方形盲道砖,材料和形状都不相同。

  人行道上,部分盲道砖已经破损 程文雯/摄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问题。红色的盲道砖有些已经开裂破损,一根杆子旁堆放着两大袋垃圾,刚好压在盲道上。

  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附近,道路上铺设的是不锈钢材质的盲道,记者看到,一些不锈钢条已经完全脱落。一到下雨天,不锈钢被淋湿后,还特别容易打滑。

  城市里,这样的问题并非个例。“对无障碍设施的维护每年都做,但随着成都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纳入管养的城市道路桥梁逐年增多,也确实存在问题。”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做好此次集中整治,成都对全市盲道进行了排查,梳理问题,有的放矢。发现了城市盲道部分病害未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置,部分道路盲道被树根拱胀损坏、被机动车碾压破坏,部分道路盲道被箱柜、杆件及商贩、共享单车等违规占用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此次整治的重点。”

  集中整治

  细处着手,全域整改

  11月18日,在成都市高新区紫薇东路附近,人行道上正在打围。这里是高新区城市道路人行道整治提升项目的一部分,盲道整治是此次提升工程的重点之一。

  紫薇东路附近盲道整治前 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供图 

  紫薇东路附近盲道整治后 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供图 

  “按照环保要求,这几天暂停施工,恢复后我们会加快进度,在年内完成整治。”现场,施工现场负责人杨宁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向记者展示此前的道路状况:红黄两色的盲道装铺装老旧,还有不少砖块已经破损、沉陷。

  “这次整治重新进行了设计,盲道砖是仿花岗石陶瓷承重砖,比之前的更加环保,防滑性、承重性也更好。”杨宁介绍,施工中也有不少讲究,铺贴时要特别注意找平,砖铺必须用锤子从砖块中间敲打,确保铺实,如果当遇到障碍物、坡度等,要在前面铺设带圆点的提示砖,形成提示盲道,提醒盲人注意安全。

  据悉,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完成人行道病害整治9000余平方米,其中无障碍设施问题点位466处,面积1853平方米。

  不止高新区,此次整治,成都全市23个区(市)县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施全部纳入,成都专门下发了整治方案,明确标准、时效、分工等相关要求。“我们会全程跟踪督导,严格组织验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软”“硬”兼施

  从日常生活做起,让盲道真正帮助盲人出行

  在成都,盲道并不少见,但在上面行走的盲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

  “我基本上从不走盲道。”盲人陈光炅跟记者讲了自己十多年前学习走盲道时“哭笑不得”的经历:有一次电线杆钢缆越过盲道,被上面的铁丝划伤了眼角,还有一次有人将一个杯子放在盲道上,我走过去一脚踢飞了,老人还质问我,踢的那么准,到底是不是盲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盲人不走盲道,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硬件设施有问题,而是软件不到位。

  共享单车、堆放杂物、违规施工……如果留意观察,城市中残疾人士的出行障碍其实并不鲜见,对出行环境不信任,让很多残疾人缺乏出行的勇气。

  此次整改方案中,特别提出要组织各区(市)县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占用盲道停放非机动车、经营、堆物、违规施工等行为进行执法查处。

  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附近的盲道已经被替换为花岗石材质 程文雯/摄

  “站在残疾人角度,城市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有专家建议,在城市管理中,应当更加关注残疾人士的现实需求,从日常生活做起,避免建设太多“只能看不能用”的设施。

  改变正在发生。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附近,记者看到不锈钢盲道也已经替换成花岗石材质,新铺的盲道旁,还能看到原本的盲道留下的钉孔。“过去道路建设时候,更多考虑环境美观,却忽视了实用性,这条盲道雨天易打滑,也容易破损。”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整改替换材质,也是更多考虑了安全性和实用性,希望能够让城市无障碍实施真正能够帮助盲人出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