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1日电 (记者 刘忠俊)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下称:四川消防)21日在成都召开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现场会,与会代表先后参观了成都天府新区消防救援大队、金牛区消防救援大队等基层正规化建设成果展示,听取了成都、德阳、绵阳以及都江堰大队等试点单位经验介绍,明确了四川消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正规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消防救援队伍改制转隶以来,四川消防围绕作战训练、监督执法、党组织生活、基础性建设等7个方面,进行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正规化建设,旨在打造“四个过硬基层”(即“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法纪严、作风正的过硬基层,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服务好、形象优的过硬基层”)

在成都天府新区大队,针对不同警情,做到定编成、定车库、定车辆和定装备,优化人员配置、明确职责任务、强化装备配备,实现快速接警响应,并在1至8号车库,配备扑救普通和高层火灾的水罐车、云梯车,编配了灭火救援班、特勤班、通信保障班;9号车库则针对水域救援,配备了冲锋舟艇和水域救援器材。车库后方,特别设置的战斗服衣架可实现灭火和救援服自动旋转切换,为消防员1分钟出警节约了时间。
此外,成都消防救援支队(下称:成都消防)还针对不同城市灾害类型,组成了消防救援“尖刀力量”,成体系打造了“飞豹”地震快反救援队、“飞猫”高空绳索救援队、“飞鲨”供水排涝救援队、“飞龙”水域灾害救援队、“飞鹰”航空救援服务队等专业救援队伍,在推进消防救援力量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道路上探索出了成都经验。

据了解,四川消防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布下消防救援“天网”,成都消防依托“智慧城市”,将城市鹰眼、交通流量、景区客流、电网运行等12项数据信息同步汇入指挥中心,实现精准化调度,能够快速指挥救援力量到达灾害现场。针对消防救援现场“看不全、听不清、统不准”等痛点,绵阳消防救援支队(下称:绵阳消防)自主研发,将车载智能终端、单兵物联设备、消防员超级手环、现场融合通信设备与后台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现场视频全维度可视、作战要素全方位采集、关键节点全流程记录、海量数据全要素分析,开创了消防指挥智能化、数字化、规范化指挥的新模式,大力提升了消防救援队伍在实战中的战斗力。

成都消防金牛大队作为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唯一因执法为民工作突出而荣立一等功单位,在多元共治、除患提档、规范执法、品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
为弥补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金牛大队培育了一支以消防员为主体的执法“先遣队”,建立“协助检查、独立检查、巡查检查、功能检查”四种工作模式。同时依托消防员、消防文员、专职队员“三支队伍”构建防消联勤新模式,利用防消联勤移动APP等开展防火巡查工作,精准衔接“防消链条”。为了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该大队设置由工作人员值守的便民服务咨询台和网上查询平台,通过评价系统对工作服务进行现场评价,评价器会将评价结果存入系统后台,计入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配备饮水机、充电宝免费WIFI等便民设施,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化”消防业务办理。

德阳消防救援支队,其自主研发的“两室一站一中心”系统将充气室、检测维修室、水压检测站有机组合为个人防护装备维护保养中心,规范了“空呼”充装维护13项流程、个人防护装备洗涤维护14套工序。消防员将个人防护装备入库运维后,系统通过智能手环推送维护进程信息,实现养护数据可视化、养护信息实时提醒推送、养护结果推送,并发出装备使用建议,实现流程标准化、维护专业化、工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提高了服务保障战斗力的贡献率。

作为和平时期的“战斗队”,四川消防在试点队站引入消防指战员全职业周期训练健康管理系统,为消防员精准“画像”,并开出贴合个体特点的运动训练“处方”。同时,结合消防职业特点和技战术运用实际,编制出与国家体育运动队训练体系接轨的训练操法,延长消防员职业巅峰期,全方位提升消防训练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记者注意到,参观过程中除规范化外,人性化也成不断被提起的高频词。四川消防救援队伍坚持刚性管理与柔性关怀相结合、统一规范和个性诉求相兼顾,让正规化建设始终带着热度、充满温度,从而开启了“明厨亮灶”工程,依据系统自动提取个人体检报告的关键信息,通过手环向个人推送健康膳食提醒。天府新区消防大队,误餐室配备了微波炉、烤箱、电冰箱等,冰箱里随时有充足的饺子、汤圆、鸡蛋、挂面等易于储存且便于烹饪的食物,有效解决了消防员因出警误餐只能靠“一碗泡面”填饱肚子的现实问题。
四川消防表示,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仍处于改革转制重要阶段,将加快推进“一主两辅”基层应急力量体系建设,确保正规化建设与队伍发展、任务需要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推动消防救援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