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阿坝州扎西德勒小卖部的“两代传承”
2021年05月28日 11:33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8日电 (龙思羽)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城区,有一家经营了10多年的扎西德勒小卖部,今年36岁的藏族女老板若尔玛斯基是小卖部的第二代“掌柜”。

图为若尔玛斯基(右)与母亲张桂蓉。
图为若尔玛斯基(右)与母亲张桂蓉。

  店面虽小作用甚大,不仅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还让若尔玛斯基一家在马尔康扎下了根。这让她分外珍惜这份“家业”。

  提及十几年前迁居马尔康的过往,若尔玛斯基至今还有不少委屈。

  她家世居马尔康市梭磨乡马塘村,外公曾在贵州精装师担任通司(即翻译),于1956年在松潘县毛尔盖平叛战役中牺牲。

  当时因为没人能说清外公牺牲的真正原因,村里渐渐有了闲言碎语。若尔玛斯基一家虽然委屈但无力申辩,后来干脆举家搬到马尔康。

  那个时候,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张桂蓉带着若尔玛斯基和幼弟来到陌生的县城。为了生存,她们到处奔波,卖过酥油、做过无框画生意,起早贪黑不说,还赚不到多少钱。

  2006年,听说开店卖烟酒副食既稳当又能赚钱,张桂蓉经过多方考察后,借钱在城区开起了“扎西德勒小卖部”。

  可是,因为不懂政策,不知道卖烟必须要办证,张桂蓉受人蛊惑购进了几条假烟,不仅被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全部查获,还被处罚……小店还没走上正轨,就遭遇这些“烦心事”,张桂蓉气得病倒了。

  后来,烟草专卖部门了解到她家实际情况,予以从轻处罚,还主动上门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小卖部的生意才渐渐有了起色。

  2014年,凭借卓克基会议旧址、土司官寨、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马尔康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客流量连年激增。若尔玛斯基一家受益于此,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同年,若尔玛斯基的外公被松潘县政府追授为烈士。虽然这份荣誉来得有点迟,但对于若尔玛斯基一家来说,隐忍多年的委屈得以消释,反而更加珍惜和感恩。

  2016年,由于年事已高,张桂蓉把小店交给若尔玛斯基打理。作为“烈士后代”,若尔玛斯基不仅传承了“扎西德勒小卖部”规范经营的“家风”,还主动向游客弘扬红色文化。弟弟也不逊色,继承外公遗志,主动参军,目前在甘孜州康定县当武警。

  这些年,若尔玛斯基凭借着热情厚道,回头客越来越多,“扎西德勒小卖部”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仅卷烟经营一项,一年收入就达到5万余元,再加上其他副食收入,非常可观。一家人的生活总算安定了下来,若尔玛斯基对此心满意足。

  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在阿坝州,像若尔玛斯基这样的小卖部老板还有很多,一年下来,这些以烟酒、副食为主打的小卖部,户均增收超过5万元,5500余人实实在在端稳了“饭碗”,过上了富足生活。(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