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5日电 (杨茂华)近年来,泸州市古蔺县东新镇围绕“农旅融合田园牧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海拔梯度、立体布局大力发展猕猴桃、甜橙、李子、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乡贤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他乡游子,故乡情深。产业发展前期,东新镇通过走村入户、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向关心家乡发展的外出成功人士详细介绍产业发展规划,希望能获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在前期的调查摸排下,东新镇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为乡贤人士提供一个参与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平台,引导乡贤将各类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实实在在的助力。
乡情亲情的纽带让不少乡贤选择回乡创业,在他们的不断投入与努力下,一片片荒山变成果园,一片片撂荒地变成现代农业基地。乡贤们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同时,还帮助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经营队伍。

“80后”喻清华,是古蔺县东新镇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亦是最初带头回乡创业者之一。2017年,他毅然选择回到老家创业,成立四川绿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发展猕猴桃产业提供技术、资金及销售支持,吸纳大量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带动本地村民实现增产创收。
“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我要带动更多人加入家乡建设。打造家乡自己的猕猴桃品牌,让更多人致富增收。”喻清华说。
2019年10月,东新镇成立了乡贤促进会,并定期举办乡贤联谊等活动,营造出见贤思齐、利于乡贤生长成熟的良好氛围,吸引越来越多的乡贤投身家乡发展。
树高万丈不忘根。东新镇积极探索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新机制,通过邀请考察、登门拜访、微信短信、座谈交流等形式,把服务渠道畅通起来,把管理制度规范起来,把故园乡情连接起来,强化组织和阵地建设,打造乡贤之家,引导乡贤反哺家乡,使乡贤参与社会治理有了重要依托。
目前,东新镇8个行政村1个社区分别都在筹备成立乡贤协会,乡贤组织逐步实现了全覆盖。在吸纳乡贤时,东新镇坚持以德为先,把道德模范、优秀企业家、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村干部、退伍军人等纳入到乡贤群体中,截至目前,乡贤人士已达100余人,其中7名作为“特聘村主任”,并有1人在换届选举中正式被群众推选为村干部。
“最初回乡只想创业,后来发现自己还能为家乡出更多力,何乐而不为呢?很荣幸能成为一名村干部,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曾是东新社区“特聘村主任”,现在成为东新社区副主任的邱思武说到。
在乡贤们的积极参与、支持、见证下,东新镇逐渐换了模样,随着变化而兴起的乡贤文化成为地方新名牌。为了让更多人汲取乡贤文化带来的力量,营造崇贤尚贤、敬贤礼贤的社会氛围,东新镇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乡贤,进行肯定、表彰、奖励,树立乡贤典范,着力推动乡贤在移风易俗等领域示范引领作用。
东新镇兴文村外出成功人士、金华佳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华市泸州商会执行会长陈吉,秉承着反哺家乡的初心和热烈的乡梓情,资助了2名困难学子,为家庭苦难的她们送去温暖的关怀。东新镇通过乡贤协会传承和弘扬乡风文明,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弘扬了文明新风,农村的精神风貌明显改善,助学等善行善举蔚然成风,为东新发展汇聚起巨大正能量。
乡贤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他们既是群众心中的“自己人”,又是发展中的“明白人”。东新镇将继续完善乡贤回归、反哺桑梓的平台,做好“乡贤+”文章,把乡贤工作与乡村振兴结合好,不断激发乡贤“贤”力和“聚”力,助力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