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四川省地震局:“智慧地震预警 助力安全发展”
2021年07月29日 11:2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9日电  四川,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境内分布着鲜水河、松潘-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三大断裂带,是中国震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是四川省基本省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地震局立足四川实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推进四川地区中国地震预警网建设,全面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

芦山县安装的地震预警信息“村村响”系统。(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芦山县安装的地震预警信息“村村响”系统。(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2018年6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国家项目)启动实施,计划建设覆盖四川三分之二区域的地震预警系统。同年12月,四川“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省项目)启动实施,弥补国家项目未覆盖区域,实现全省全覆盖。国家和省级项目同步实施、形成合力、共同服务,建成省级预警中心、台站观测、通信网络、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与保障5大系统。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将为社会民众避险逃生、重大工程安全保障、震后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地震局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四川省地震局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围绕“2021年6月在川实现地震预警功能”的目标,全国专家驻扎四川建设一线,四川省地震局先后开展三轮“百日攻坚”。随着项目建设完成,四川省地震监测站网的台站数量从原有的795个提升至2003个,增幅达152%,省内整体地震监测能力从项目建设前的2.4级提升到了2.0级。

  目前,四川地区已实现震后5至7秒发送预警信息、震中位置偏差控制在10公里以内、中强地震震级偏差平均0.5级的精准测定。并且在4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系统10分钟内即可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图,实现了仪器烈度图“从无到有”的突破,烈度速报精度达10至15公里。经2021年6月国家先行先试督导检查评估,项目实施5年任务3年已基本完成,如期实现在四川地区上线示范运行服务的目标,兑现了四川秒级预警全域覆盖承诺。

 省级网络中心技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省级网络中心技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四川省地震局供图)

  建设过程中,由地震部门主导,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铁塔、电信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建中国地震预警网,充分践行了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目前,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已服务省抗震救灾指挥部42个成员单位以及能源、消防等重点行业部门,覆盖全川179个县(市、区),548个终端已正式服务党、政、军、企、校。在雅安、眉山等地开通“应急广播村村响”预警试点;在全省183个县开通电视预警,并将在730个乡(镇)的7500个村开通地震预警服务,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成效初显。

  7月16日,支付宝、川观新闻预警小程序上线,正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预警服务,目前开通用户已超过30万;自主研发的手机APP“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已在“腾讯应用商店”上线,用户近万人。正在积极推进“华为手机推送地震预警信息”的技术合作,下一步还将与微信平台对接,实现微信用户预警信息全覆盖。终端、电视、广播、手机、新媒体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全面打通。

  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四川省地震局始终坚持以战代练,在实战中完善改进。目前,针对兴文5.7级、长宁6.0级、青白江5.1级地震、石渠5.6级、汶川4.8级、泸县4.1级等四川及周边地区的4级以上地震,系统先后发出预警信息55次,预警准确率达95%。尤其是在近期几次显著地震后及时推送预警信息,起到了指导应急、稳定人心的良好社会效果。下一步,将开展科学认识预警、防震避灾、应急处置等宣传活动,在预警立法标准方面也将予以规范。

  未来,四川省地震局将坚持秉承“两个至上”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联合更多有实力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共同打造优质的预警信息服务平台,使地震预警发挥更大社会效益。(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