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中国十九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启示
2021年08月16日 13:55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祝欢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16日电 题:中国十九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启示

  作者 李潇

  中国十九冶成立于1966年6月,隶属于中国五矿集团。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三线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十九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依靠广大技术工人的智慧和力量,在一片荒芜之地建起了“象牙微雕”钢城——攀枝花钢铁基地。

  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十九冶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拥有冶金、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为核心的“四特九甲”资质体系,10次荣获鲁班奖,连续19年获得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公司现有技术工人1159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87.19%。

  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十九冶从一个单一的冶金建设企业逐步向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转变,在此过程中,广大技能人才

  立足岗位作贡献,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了一批批精品工程,为企业的壮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走进新时代,中国十九冶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和市场化需求,加大技能人才培养,以强化教育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匠报国、技能强企行动,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平台,以赛促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集群,建立了一支以焊接、建筑金属构造等主要专业技术工种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个有效实践”促进技能人才培养

  该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形成了有效实践。该公司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制定“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带动和促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通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该公司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了一套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就,有力引领和推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近几年人才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称与执业资格人数占比等有了显著改善,有力支撑了企业发展。

中国十九冶员工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冠军。
中国十九冶员工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冠军。

  该公司在“党建+工匠”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上形成了有效实践。近几年,该公司将党支部建设、班组建设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三合一”,将党建工作与班组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和党员服务队的作用。

  该公司在弘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精神上形成了有效实践。公司通过国家级媒体和优秀的地方、行业媒体,加强对技能人才优秀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推荐优秀技能人才获得各级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当选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全国青联常务委员会委员、委员会委员,政协委员等,进一步增强青年技能人才的政治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技能人才在行业的影响力,打造技能“传帮带”平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在企业及社会上青年人中形成了一股“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热。

  “五个始终坚持”推进人才队伍的建设

  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认真落实“三培养两推荐”要求,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成经营管理干部,将党员经营技术骨干推荐为中层管理人员,引导高技能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加强政治熏陶,培养技能人才感恩企业、忠诚企业、报效国家的情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十九冶员工宁显海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冠军。
中国十九冶员工宁显海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冠军。

  始终坚持系统培养,从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品性品格、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入手,多方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工匠报国、技能兴企行动,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重点,摸索出一条将技术工人培养成技能人才、技能专家、再到大国工匠的成才之路。

  始终坚持校企结合,将旗下攀枝花技师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企业项目现场的实操实练结合起来,学校是技能人才成长的大学堂,企业是技能人才成长的练兵场,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平台,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查理论、理论和实践水平双提升的良性互动。

  始终坚持服务生产,通过聚集各专业工种优秀技能人才组建“工程项目突击队”,参加企业“急、难、险、重”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始终坚持总结创新,结合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坚持不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人才评价,在国内首次创新性总结提炼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4F”机制;将技能大师工作室、班组建设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强企、工匠报国”品牌;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复制到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上,公司开展的两年一次的职业技能竞赛,将技术工种和专业统筹考虑;打破技能人才评价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界限,积极探索“双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善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重视技能扶贫,近年来实施五矿集团“矿心计划”和培训凉山州等贫困地区学生3000余人次;不断总结技能人才培养经验,撰写现代化管课成果和发表论文。

中国十九冶员工赵脯菠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冠军。
中国十九冶员工赵脯菠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冠军。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名单,十九冶获批设立焊接、建筑金属构造两个项目国家级集训基地,这是十九冶继2018年获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建筑金属构造两个项目国家级集训基地之后又一次成功入选。

  下一步,该公司将充分利用两个国家级集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以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持续提升技能教育水平,促进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场地建设等方面对接,强化技能训练,保证训练效果,力争在2022年中国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四连冠”。(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