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bwbd > 中新网四川

泸州纳溪人社将党史学习成效转换为为民办实事实效
2021年11月01日 14:08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日电 (代永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泸州市纳溪区人社系统坚持把学习党史同为群众办实事、推动就业工作开展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求职招聘、培训创业等“急难愁盼”问题,将学习成效转换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和为民办实事实效。

  广泛宣传,让政策信息进入每一个纳溪人的视野。根据受众群体不同,将就业政策进行详细分类,梳理出涉及就业创业、贷款扶持、失业保险缴纳及待遇领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短信、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室外LED屏等渠道进行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的广泛宣传。结合业务常态化开展宣传工作,将政策宣传融入日常工作,结合现场招聘会、培训开班、基层平台日常检查等,持续开展政策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群众熟悉了解就业政策。截至目前,已发布招聘信息15期,提供岗位15000余个。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向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发布招聘信息、政策信息、培训信息120万条。

  服务下延,把招聘活动送到广大群众家门口。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加大了送岗位下乡活动力度,特别是春节期间,组织各镇(街道)把企业带到集镇、中心村,让广大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直接与企业进行面对面洽谈,帮助求职者就业。创新招聘求职服务模式,通过组织求职人员到明德亨、东方农化、欧腾科技等重点企业,采取先参观再洽谈的招聘求职模式,给重点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落实了“六稳六保”工作部署。截至10月底,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933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规模达到16.76万人。

  主动作为,组团对接开展定制服务。为缓解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区就业局组织各股室业务骨干,由局领导带队,深入近51家重点企业开展上门服务,针对每一个企业的情况,从人力资源服务、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为企业量身定制一个就业服务包,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为化解政策宣传的盲区堵点,主动联系区残联、区民政局等部门,收集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成员和残疾人员信息,分发到社区,主动对其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为其享受后续的就业扶持政策打下基础。

  力解民忧,紧抓惠民措施落实不放松。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制定培训项目计划,围绕纳溪区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培训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返乡创业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47期1897人,涉及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备调试员、电子产品装配、保育员、保洁员等多个工种。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疫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的影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稳就业工作,人社就业部门积极宣传,利用大数据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主动对接,“以工作即培训、师傅带徒弟”工学一体的方式大力推行“以工代训”,在促进员工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助力企业稳岗、提能、保产。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以工代训16013人次。三是促进政策落实引领创业,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57万元,发放创业补贴23.5万元,其中引领大学生创业21人。

  优化服务,加快推进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新模式。推行综合柜员制,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失业保险业务办理、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就业见习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多项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切实提高了便民服务水平,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办事多头跑的问题。建立全网通办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智慧泸州就业”“四川e就业”微信公众号、网上办事大厅、四川公共招聘网等服务平台办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推行办事材料核查机制。进一步打通与社保、民政、残联、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办事材料核查渠道,对能通过部门协同、核查的办事材料不再要求群众提供。并积极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群众现场办理非核心申请材料不齐不全的,先行受理并转入审核状态,同时通知申请人补缴资料,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及时办理。(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