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3日电(记者刘忠俊)13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20多岁的四郎拥吉正在自家宾馆内“巡查”房间,只要看到有不合标准的地方,立即上前现场纠正。
四郎拥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炉霍人,2020年大学毕业选择回乡创业,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四郎拥吉成功申请到人民币2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并在县城盘下了一家宾馆,做起了“老板娘”。“大学实习时,就想过要回乡创业,首要考虑就是做宾馆,但资金始终差一些,后来在政府帮助下申请到了创业基金,想法终于变成了现实。”四郎拥吉称,宾馆已步入正轨,算上自己,共有5名工作人员,正常情况下一年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

从大学生毕业生到宾馆“老板娘”,四郎拥吉的创业经历是炉霍县狠抓就业、创业工作落地见效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年来,炉霍县多举措开展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落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为向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炉霍县整合组织、农牧、环林、交通等行业部门和乡镇资源,累计开发农村公路养护、护林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6000余个。同时,通过努力炉霍县已认定省级就业扶贫基地1个、州级就业扶贫基地1个、县级就业扶贫基地3个,累计解决就业340余人。目前已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见习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扶贫基地奖补等各类补贴1400余万元。“每家每户都有人就业或创业,‘零就业’家庭动态已完全消除。”炉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贵凡称,当地在统筹就业、创业的“量”和“质”上下功夫,实现了让每个家庭都有工作。
33岁的吴有是炉霍县幸福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每天9时上班打卡后,他要前往自己负责的区域走访,宣讲国家政策,记录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这样的工作吴有一干已有8年时间。“毕业就回来,通过政府的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5万元,跟朋友一起开了个网吧,妻子偶尔出去打点零工,一家人收入很不稳定。”吴有称,后来遇到政府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就把网吧转给了别人,应聘成为了一名网格员。2019年,政策帮扶下妻子开了家“蹄花”店,一家人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以前我们一家人一年下来最多只能存1万元,现在不一样了,爱人经营饭店,我在单位上班,一年下来怎么也要存5万元。”炉霍县幸福社区公益岗位就业者吴有表示,能以工作方式帮助大伙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以前体会不到的。在炉霍县17名网格员中,吴有被评为了炉霍县“最美网格员”。

“在提升高质量就业、创业方面,炉霍持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杨贵凡称,对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民间手工业、旅游接待等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和农牧业合作组织,支持的原则是:“政策范围内不留余地”。炉霍县最新统计周期报表显示,当地已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5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人,青年就业见习86人。
2014年,在政策带动下,炉霍县宗麦乡村民多克创立了炉霍珠穆偌偌畜产品有限公司,以收购、生产、销售高原绿色天然食品为主,充分利用炉霍本土资源,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公司现有13名员工,在5个县设有分店。”多克表示,未来5年内,打算将门店开设到成都、康定、丹巴等城市,解决就业岗位30余个,带动更多牧民致富。
中共炉霍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甘孜北路民生新高地,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支撑。(完)